立足新时代,如何成为一名好记者?如何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8位时代好记者用一段段真挚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让新闻从业者和高校学生深受鼓舞。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记者杨川源的分享,从最近报道中“一瞬间”的发现说起。她在一张90年代的老照片中发现了新闻线索,走访当年照片中的一家人,于是记录下了畲族百姓30年来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杨川源说,新闻的价值往往就是在许许多多的一瞬间中发现的。而只有到现场,去蹲守,记者才能看到不一样的瞬间。这也是她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秘诀。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记者 杨川源:我们记者其实正是要不断地去发现身边一些触动我们的瞬间来把它推送给我们的受众。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告诉更多的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能够用热心、诚心和我们的决心来当好一名以后的新闻记录者。

【做社会进步的“萤火虫”】

光明日报记者常河在25年的记者职业生涯中,一直把笔和镜头聚焦在教师群体。这次巡讲,他以《“萤火虫”的使命》为题,分享了他采访许多教育工作者的经历。例如96岁的乡村教师叶连平,二十多年如一日为留守儿童义务补习,还设立奖学金,捐出数十万元。采访时,叶老师谦虚地称自己为萤火虫,希望照亮留守儿童的天空。

光明日报社高级记者 常河:我们记者守望公平正义,我们也是社会进步的“萤火虫”,所以用我们的微光能够照亮前进道路上一些人的身影,这就是我们职业赋予我们的职能。

【用爱发声 传递社会温暖】

新闻工作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陈湘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深入报道盲人学校里一对兄弟的故事,见证着特殊群体的改变。她在采访中看到了盲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于是发挥广播记者的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录制了上百万字的有声教辅材料。对陈湘来说,记者应当用爱发声,让作品生出永不退却的温度。

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湘:是记者这个职业给了我们一双眼,让我们去发现,给了我们一双耳,让我们去倾听,给了我们一支笔、一个话筒,让我们去讲述,更给了我们一颗滚烫的心,让我们去爱。

这些记者的分享让观众们从一个个温暖鲜活的故事里,感受到了记者这份职业的温度和新闻的力量。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毛延廷:陈湘老师讲到了她的那个有声读物。我在读研之前,我也去宁夏去西部支教了一年,对于孩子们的这种实际上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的需要,真的是跟我达到了一个共鸣,所以她的这个故事真的非常触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