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聚焦聚力中心大局 组织引领有力有为
同安区打造“三洋一峰”跨镇跨村联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图为“三洋一峰”跨村联建产品推介现场。
同安区用好用活高山党校特色资源,于去年开设村(居)骨干培优班。
推动组织工作与中心大局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同安怎么干?昨日,同安区召开2024年全区组织工作暨机构编制、公务员、老干部工作会议,总结去年工作情况,进一步部署今年工作目标任务。
本次会议聚焦服务同安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深化拓展省委“三争”行动,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效,为在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同安担当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回顾2023年
组织工作面貌一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同安区组织工作稳扎稳打、守正创新的一年。该区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以“基层组织提升年”“干部作风提升年”为抓手,不断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提升、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人才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强化理论武装,落实以学铸魂。去年,同安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创新“五学法”“五个一点”培训机制,组织19支驻村工作队带领包片村党支部学理论、研政策、谋发展,涌现出“老书记讲师团”等特色做法,开展读书班、专题研讨等3782场。此外,着重用好高山党校特色资源,深化“党校教师+亲历者+村两委+返乡创业青年”师资模式,把高山党校建成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红色熔炉”。
筑牢战斗堡垒,建强基层组织。这一年中,同安区成功开设村(居)骨干培优班,举办10场“同雁领航”书记论坛,评选首批6个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工作室,新打造4个市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市级示范先进社区(小区)。借力19支市派驻村工作队,打造“三洋一峰”跨镇跨村联建品牌,全区8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面突破50万元,《深化跨村联建 聚力乡村振兴》获全市首届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一等奖。
锻造过硬队伍,激发干事活力。同安区大力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年轻干部体量走在全市前列,并全周期考察干部政治素质,树牢“重一线、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用人导向,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在此基础上,着力提升干部“懂产业、懂经济、会招商、会服务”的能力素质,推动实现“入门夯基补短板”和“提质对接强本事”两个目标。
深耕发展沃土,吸引人才扎根。同安区打造“共享图谱”人才资源信息化平台,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赋能企业发展,特色做法入选市“人才群英会”十佳案例。不仅如此,全市最高的市“双百”人才项目区级配套标准、同安人才公寓库、厦门科学城党群服务中心及人才专窗等举措,成为引才聚才的重要抓手。此外,通过组建国际化人才推荐官专班和“银城青才”联络服务站,全年引育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120余名。
放眼2024年
组织动能有力迸发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更是推进富美新同安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同安区将聚焦“经济发展提质年”“城市管理提升年”“基层治理提效年”“干部队伍提气年”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忠诚之心、过硬本领、实干作风,为谱写富美新同安建设新篇章注入强大动力。
凝心铸魂,进一步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今年,同安区将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抓手,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突出学用结合实效性。具体而言,将用好用活高山党校独特资源,谋划特色场景、开发特色课程、开展特色活动,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并且,深入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履职能力培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大抓基层,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同安区将深化“整镇(街)推进、整区提升”示范创建,用好“三个一线”和“1246”工作机制,坚持全面推进抓党建促镇村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培育提升一批市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深化拓展近邻党建工作,推进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常态化运作。
提振精神,进一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以“进”的态度、“快”的作风、“干”的成效,同安区将贯彻落实新一轮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及若干措施,持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接下来,同安区将着重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形成综合型干部能力培养、考核评定的渐进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落实深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二十条措施等政策。
做优服务,进一步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通过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同安区将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探索优化配套政策举措。在建设人才集聚平台方面,发挥厦门科学城、同翔高新城等载体的集聚效应,提升对高层次人才在创业、就业方面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在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方面,制定完善一系列区级引才新举措,优化创新创业扶持、引才奖励、生活服务等政策;在营造人才发展氛围方面,打造新一批人才驿站、人才创业园等阵地,优化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