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任何一个地方想要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今天,我省启动“提振精气神、建功新福建”大家谈主题采访活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地区也有一个地区的精神。福建海抱东南、山连西北,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兼具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文化特质。千百年来,福建人民在奋斗发展过程中锤炼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意志品格、胸怀境界、价值追求,凝结成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爱国怀乡、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怀;从崇文重教、明理厚德到严谨治学、追求真理,这是知行合一、明理笃行的人生信念;从“福泽遍斯民”到“为天下人谋永福”,这是团结奋斗、造福人民的使命担当……无论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与胸襟,还是“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胆略与气势,或是“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务实与坚持等,都成为福建人刻在骨子里、融入血脉中的鲜明特质。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精神。这股精神力量浸润于闽山闽水、涵养于人文积淀、植根于发展实践,熔铸在福建人民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我们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支撑。正是在这股精神力量的引领推动下,福建勇于打破旧习惯和主观偏见束缚,善于接受和吸收新鲜事物,大胆发出“松绑”放权呼吁,孕育创造“晋江经验”,推出林改、医改等一大批全国首创和第一的“闽字号”样本,在改革中率先破题、在开放中勇立潮头、在创新中走在前列,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精神力量的激发和培育。在厦门,他准确提炼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包容并蓄、大气和谐的厦门精神”;在宁德,他强调“要有‘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弱鸟先飞’的精神”;在福州,他“向全市提出了‘马上就办’、狠抓落实的要求”;在省里工作时,他要求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亲自领导、亲身参与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成为我们提振精气神、建功新福建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精神的力量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丰富而丰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当前,全省上下正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站在新起点上,提振精气神、建功新福建,是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培树时代新风、实现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这是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推进争优争先争效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了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提出了“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为福建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当前我省和全国一样,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奋力把殷殷嘱托转化为发展实效,迫切需要推动全省上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闯”的胆略聚精会神抓发展,汇聚起建设新福建的强大合力。

这是赓续八闽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需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提升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增强福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迫切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培根竣源、固本开新,努力打造形成一批具有福建标识度,在国内叫得响、在国际传得开的文化“金名片”,在守正创新中构筑文化新气象、激扬文明新活力,擦亮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更加鲜明的文化底色。

这是加强价值引领涵育时代新风的需要。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文明润泽与价值引领。随着社会结构与利益关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社会思潮纷繁芜杂。面对“躺平”“躺赢”等不良思想观念的冲击,迫切需要展现福建人民的优秀品格和道德情操,引导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规范。

开展“提振精气神、建功新福建”大家谈主题采访活动,是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并自觉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贡献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