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戳视频↓↓
今天一大早,翔安洪厝社区居民洪文顾家里十分热闹,一家人连同前来帮忙的亲戚十几个人正在精心装饰制作这个塔状贡品——“丁瓯”。
去年农历四月,洪文顾新添了一个孙子,今年元宵节,他们家就准备了一座“丁瓯”,把添丁纳福的喜悦与村民一起分享。
今年买了3只羊,然后是130只的鸭子,我们这个造型就是三阳开泰,然后鸭子围着这个圈子搞满了之后,搞一些装饰,这样就可以了。(“丁瓯”)保佑我们添丁进财、五谷丰登、平安健康,差不多是2米4左右,重量全部上去也差不多是700多斤了。
搭建好“丁瓯”后,洪文顾和家人一路燃放鞭炮,在锣鼓声中把自家准备好的“丁瓯”抬进宗祠。还有不少社区居民选择把铁架、鸡鸭等材料,拿到宗祠中现场装“丁瓯”。“丁瓯”的形状像一座“宝塔”,底部是竹篮,里面装满大米,寓意五谷丰登,最上头是整只羊,下面环绕这头羊挂满鸡鸭。
外围装饰绿叶、各色彩花、灯笼,打扮成树状,象征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翔安丁瓯仪式在当地已延续了400多年,包含装“丁瓯”、迎“丁瓯”、庆“丁瓯”等多个环节,如今已经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习俗,每年元宵节,凡是去年添了新丁的家庭,都要准备一座两三米高的“丁瓯”,抬到宗祠里祭祀以表感恩。
今年,翔安区凤翔街道洪厝社区有16户居民准备了“丁瓯”。我们是从昨天(23日)晚上就开始准备,早上6点多起来要先把鸭子煮熟,这个有鸭、有鸡、有羊,羊大概一只大概七八十斤,有三米多高,有四百来斤。我们是8个人抬过来的,这个是我们洪氏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传承,希望国泰民安,子孙尊老爱幼。
活动结束后,大家会将“丁瓯”上的食材一一拆下来,带回家做成佳肴,择日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分享喜悦。
我们这400多年来,每一年都举行这样的仪式,祭祖、迎“丁瓯”,弘扬我们的中华文化。
位于翔安区北部的新圩镇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同安和泉州交界地区集市贸易的中心之一。明末清初时,这里就设有“圩”场,由于比大同、马巷两镇晚设立,因此得名“新圩”。
请戳视频↓↓
“赶圩”也叫赶集,这样的传统源于人们的生活所需,来自周边的居民定期聚到圩市进行农副产品交易,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从乌市到如今的“圩日”举办地新圩镇初心馆,这不到1公里的距离,见证着新圩镇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赶圩”的内容和形式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老百姓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
南音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称为“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近日,翔安区举办南音大汇唱活动,来自闽南等地的众多南音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唱乡音、共叙乡情。
请戳视频↓↓
伴随阵阵腰鼓声,醒狮跳跃、金龙翻腾……30多支由舞龙舞狮队、南音社团等组成的队伍,沿着马巷老街进行“踩街”表演,在喜庆的氛围中为市民群众献上新春祝福。
如今,翔安区已有26个社区(村)成立了南音社,成为厦门南音爱好者的集聚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南音、爱上南音,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碰撞中,让千年古韵焕发生机与活力。
正月里的翔安香山,2024年翔安区迎新春街头非遗文化系列活动顺利举办,翔安车鼓弄、拍胸舞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
活动主办方把非遗项目搬进田间花海,和大自然亲切拥抱,让非遗项目更接地气的同时,也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到非遗之美。
请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