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是充满活力的对外窗口,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来厦工作、生活。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一起去认识在厦扎根二十多年的“川二代”——唐顺华夫妻俩,看他们如何乘着特区建设的东风,开起川菜馆,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下午三点,位于东渡社区的这家川菜馆迎来了午餐后的休息时间。操着四川口音的店主唐顺华告诉我们,休息好了才能保证食客的用餐体验。唐顺华说,2000年,他从四川资阳来到厦门,在亲戚饭店里学手艺的时候与妻子伍南香相识,2003年夫妻俩从父辈手里接过川菜馆,这么一做就是二十年。

川菜馆经营者 伍南香:当时是卖炒面、炒米粉起步的,慢慢从3家店铺,不断给它拓宽,扩大到现在有7间小店铺。

川菜馆经营者 唐顺华:(每天生意怎么样?)每天营业额在一万元多一点。

不一会,川菜馆便忙碌了起来,片鱼、摘菜、切黄瓜……大家各司其职,厨房一片忙碌。

川菜馆经营者 伍南香:外卖9号单和外卖3号的这个订单,客人没那么早吃饭,要控制上菜。

看似简单的备菜环节,其实也有不少门道。

川菜馆经营者 伍南香:把外面的这种老皮全部不要,只留里面这个最新鲜的。(看你扒得好快。)因为天天在做这个事情,一天可能要摘十多斤。

川菜馆员工:要把鱼内排的骨头和上背刺全部取下来。(一天要片多少条鱼?)平常一天得片20来条。

水煮鱼、麻椒鱼是川菜馆的招牌菜,恰到好处的火候,加上独特的调味料,片片鱼肉经过唐顺华的巧手,成了让人垂涎欲滴的下饭菜……唐顺华说,一开始他也剔不好鱼刺 ,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琢磨,现在处理一条鱼只需要一分钟。从帮厨成长为能够带领数十名员工的店主,他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得益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如今他们开始引入农家猪等四川土特产,迎合大众口味,创新研发新菜品,提升服务品质。

川菜馆经营者 唐顺华: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到厦门发展和投资,他们也喜欢吃辣,我们的川菜生意也就跟着越来越红火,现在本地人也逐渐接受川菜的口味,吃川菜的食客也越来越多了。

唐顺华自豪地说,在父辈的带领下,现在家族有大约两百号人在厦门发展,夫妻俩也爱上这里的拼劲,成为了扎根在此的“川二代”,两人买了房子,孩子也顺利就学,今年过年,他们还把生活在老家的父母接来厦门团圆,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川菜馆经营者 伍南香:我觉得这个店如果用心经营好,是可以往百年企业的方式去经营,不管以后小孩在外面发展得怎么样,我们都想给他(们)留一个坚强的后盾。

【记者手记】十平方米不到的厨房里,磨得光亮的菜刀、满是划痕的锅柄……这些都是唐顺华用心经营的印记。五斤重的铁锅颠起的不仅是地道的川菜,更是他们一家四口的生计。他们的家族也像资阳的市树——柠檬树一般,凭借火辣辣的爱拼劲,在厦门这片沃土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