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如何持续擦亮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成为今年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来自厦门的省人大代表陈丽安建议,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制度建设,抓紧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强化湿地的保护修复与合理开发利用。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2022年新修订的《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对湿地资源管理、湿地保护与修复以及监督检查等进行了规范,推动我省湿地保护迈上新台阶。不过,陈丽安调研发现,在具体实践中,湿地规划、保护与开发利用、科普宣传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陈丽安建议,抓紧编制湿地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细化湿地保护修复的主要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统筹全省的湿地保护修复与利用工作。同时,尽快明确全省及各地市的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目标,为各地市进一步做好规划编制,更好地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开发利用等提供指导和支持。

厦门翔安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是厦门首个以红树林为主题的生态公园,也是福建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已成为厦门一处新的网红打卡点。陈丽安建议,结合我省沿海地区红树林湿地资源较丰富的特点,持续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打好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进一步抓好除治质量巩固、修复提升、长效管护等工作,维护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打造美丽自然的生态岸线景观。各地市可以结合辖区湿地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统筹好湿地的保护与发展,因地制宜建立湿地公园、环境保护展陈馆等,将湿地保护与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陈丽安还建议,用好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加大湿地保护的科普宣传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具体的案例解读、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讲好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的故事,引导广大群众支持参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