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声”:非机动车道不方便?记者体验:骑着骑着就没路了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骑自行车出行,可不少骑行者却说,想要在城市中畅快地骑行并不容易,不少路段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便是一些设有非机动车道的路段,也不是很好骑。今天(13日)的两会新“声”系列报道,我们就来关注一下城市慢行系统。

市民:就是挤啊,跟行人挤,跟电动车挤。

市民:不是很好骑,有些路段必须要骑到机动车道上去。

市民:都是随意,哪里没人,就在哪里骑。

在随机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厦门岛内老城区不少路段都没有非机动车道,一些主干道即使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也不是很方便。带着疑问,记者也骑上自行车体验了一下。

记者 熊伟:在吕岭路的这段非机动车道,我们看见前面有一个公交站,遇到了公交站,非机动车道戛然而止,绕过公交站之后,我们就看不见非机动车道。大家都骑行在人行道上,沿着吕厝地铁站附近这段非机动车道骑行,走到这里就断头了,前面就是地铁站出入口。

记者 熊伟:在吕岭路莲秀路口附近的人行道上,我们发现这里施划了一段非机动车道,大概50米长,然而这段非机动车道前后两端却没有任何衔接,独立地存在于这段人行道上。

在思明南路鸿山寺附近,记者发现,在机动车道旁边施划了一条非机动车道,可这条非机动车道也是断断续续,在靠近镇海路口时非机动车道就消失了。根据地面标线,骑行者被引导进入了一旁的人行道,和行人混行在一起。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还有不少路段都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大部分骑行者都是在人行道上和行人混行,有些路段骑行者甚至不得不骑上机动车道。在槟榔路记者发现,一旁的人行道非常狭窄,宽度只有一米左右,骑行者几乎都骑在机动车道上。

市民:本来想上去,但是这边有盲道、石墩,比较窄。

市民:上面比较不好骑,凹凸不平。

面对一些路段不是特别友好的骑行环境,市民们也希望能够有所改善。

市民:自行车我觉得挺好的,又锻炼身体,又绿色节能环保,我觉得应该提倡,把基础设施做好,给大家提供这方面条件,我想骑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两会新“声”:按照标准建设 让慢行道路更便捷

就像采访中市民所说,如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骑自行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完善厦门的城市慢行道路呢?今年的两会,市人大代表华崇略就提出了相关建议,我们继续来看。

在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华崇略提交了《关于推进全市慢行道路改造的建议》。华崇略说,如今在岛外新城的建设中,大部分道路的建设都考虑到了非机动车道。但在厦门岛内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非机动车道的建设没有那么完善。其实,我市已经有非机动车道的相关设置标准,但在很多老城区,受到路况条件限制,一些非机动车道就无法严格按照标准建设。

市人大代表 华崇略:按照市政园林局的标准,人行道宽度不能小于2米,自行车道宽度不能小于1.5米,可能受制于老旧城区道路空间的影响,大部分不满足这个标准。

华崇略认为,在老城区范围内的城市慢行道路改造,的确会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这个时候就需要相关部门有一个详实的改造推进计划。

市人大代表 华崇略:学校旁边或者医院,或者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根据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我觉得是分阶段来做这个事情,我觉得也不是一刀切,毕竟还存在历史早期规划问题。

华崇略建议,城市慢行道路的改造需要逐步推进,相应的财政资金也应该有所保障。如果非机动车道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改造完善的话,对于人行道上的行人来说也会更加安全。

市人大代表 华崇略:人非分流,人行道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是非机动车道,机动车是机动车道,保障比较顺畅的一种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