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2日)的《两会新“声”》系列报道,我们一起来关注文化保护的话题。有句话说的是“未有厦门,先有同安”,同安实施县治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同安溪边社区还保留着不少珍贵的历史遗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要如何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我们跟随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的社员们,一起走进溪边社区。

同安溪边社区,紧邻同安东西溪,至今保留着众多明清时期的历史遗迹。位于同安溪边街244号的碧溪殿,可以说是同安历史传承活化利用的典范。碧溪殿也被称为龙虎宫,建于明清时期。因为地处古同安官道、码头交汇处,数百年来龙虎宫商贾云集,多种民间信仰在这里交融。龙虎宫内供奉的“张府王爷”,是唐朝时期守护河南睢阳的爱国将军张巡。与“张府王爷”相关的“北巡活动”传承至今,2022年还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 江艺平:张巡他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保卫睢阳牺牲的,当时他在保卫过程中,老百姓自发地、踊跃地用108匹马运送粮草去支援张巡 。后来我们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巡游,宣扬张巡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仪式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叫做“马队迎王爷”。

溪边社区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一殿、一园、二隘、三衙、三府第”,有相对完整的历史建筑。“三衙”的第一衙,提督衙,就是清雍正年间武进士吴必达的故居。九三学社社员告诉记者,吴必达曾任福建两省的水师提督,兼管澎台水陆官兵,是当时台湾最高军事首长。2023年,吴必达故居在同安相关部门的组织修缮下,旧貌焕新颜。如今,同安区正计划在这里筹建文创书院。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 江艺平:我们同安就启动了社会机构来进行认管、活化和利用,要把吴必达的生活轨迹,还有他的事迹,能够给他做宣传,包括他的家风家训,宣扬吴必达爱国,还有他和睦邻里的精神。

不过,溪边社区还有很多历史遗迹没有像吴必达故居一样,被政府保护修缮、活化利用。例如,溪边社区的张氏节孝坊,牌坊原有的石柱、刻字都还保存完整,但牌坊下却被填满了红砖水泥,改造成了房屋的墙面,墙面外还被安装了水表箱,这些人为搭建与张氏节孝坊的文物风貌,格格不入。

九三学社社员 厦门市政协委员 侯利:太典型了,这个水箱就放在这里,其实作为一个历史文物的话,其实应该是说把它的原貌恢复过来,然后进行修缮和活化利用,原来应该是可以走得过去的。

打造“海峡非遗文创园” 助力两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古城同安是厦门历史文化的重要根源地,溪边社区,更是同安的文脉重地。在深入走访调研了同安溪边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之后,今年两会,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带来了相关的提案。我们继续来看。

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同安溪边建立海峡非遗文创园的建议”提案,提出溪边社区地理位置较好,东、西两溪交汇于此形成“铜鱼金车”,周边有厦门唯一的北宋皇宫建筑——叶氏郡马府,有古同安官道遗址、台湾黑脸妈祖的源发妈祖庙以及与两岸姓氏相关的宗祠、宫庙、牌坊等众多历史遗迹,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迹聚集地。不过,当前溪边社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还没有形成体系,我市非遗项目也没有集中的传承展示平台,难以对厦门整体的历史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形成合力,建议在同安溪边建立海峡非遗文创园,保护利用溪边社区历史遗迹的同时,助力非遗文化的申报与推广。

九三学社社员 厦门市政协委员 侯利 :我们的非遗比较分散,没有集中展示,像我们普通人的话, 如果没有人介绍根本都找不到这个点。我们厦门市有110多个非遗的项目,但是实际上没有一个平台,你没办法来宣传,没有办法足够展示, 另外一部分存在的问题,我们现在缺少一个孵化和申报的机构。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 江艺平:所以我们就提出,利用这个老街区古老的建筑进行弘扬和保护,然后同时引进台湾的非遗项目,共同来打造海峡非遗文创园。

提案还建议,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投入,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建议举办两岸非遗文化讲座和沙龙等活动,搭建创作培训平台;以同安溪边为核心,创作与台湾渊源密切的吴必达等历史人物文艺作品;推动台湾文化项目在福建省的申报服务,设置两岸民俗展示片区、两岸民间手工技艺片区等板块,吸引台青投资创业,带动海峡两岸相关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 江艺平:我们计划能够在同安溪边设餐饮类的,还有表演类的,还有各种传统技艺类的,设成各种各样的非遗展示区,能够形成连片,打造非遗一条街。

九三学社社员 厦门市政协委员 侯利 :保护历史文化,以及宣扬我们的非遗传承,在这种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