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塞尔维亚并不陌生,很多人会亲切地称塞尔维亚为“塞铁”。如今,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塞两国钢铁般的情谊再次升级。今天的《丝路交响》系列报道,我们走进塞尔维亚。记者最好奇的就是中塞两国情谊到底有多铁?

记者 熊伟:中塞两国互免签证,互通直航对于想来欧洲旅行的人来说,塞尔维亚可以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华友好的表现在塞尔维亚的街头随处可见,这也再一次提醒着我们,这个对于一代人有着特殊情感的前南斯拉夫地区和中国的情谊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中国游客:塞尔维亚跟中国的关系非常好,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还有点怀旧。

中国导游:两个国家的关系非常老铁,我们对这个地方本身就有一种情愫。

埋藏在中塞两国民众心底的,除了影视、音乐作品的共同记忆,还有共患难、同发展的情谊。1999年,北约对当时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78天的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也被导弹击中,给两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今天,我们像很多来到塞尔维亚的中国人民一样,来到被炸大使馆原址附近的这座纪念碑献花,为三位遇难的记者同行默哀。

记者 熊伟:这样一座纪念碑时刻提醒我们,这片土地曾经是硝烟里的废墟,对于中塞两国人民来说这段历史将永远被铭记,因为它承载着过去的伤痛鲜血和友谊,以及守护和平与安宁的共同心愿。

如今,由中国企业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在被炸使馆旧址之上拔地而起。走进这栋8层大厦,水墨画、瓷器、汉服……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心大厦也吸引了近20家中资企业入驻,不少企业表示,把办公点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家的感觉。

塞尔维亚欧亚商贸中心董事长 邹军伟:这是一个华人集中地,是一个代表性建筑,有很多中资企业都在这里。

当然,这个家里面自然也少不了塞尔维亚朋友的身影。当地中资企业聘用了不少塞籍员工,东西方面孔在这里交融、共事,而对塞籍员工的友好更体现在处处细节中。

山东高速集团国际合作公司欧洲公司副总经理 赵珊珊:当地员工还是比较高大的,一些日常习惯,一些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这些我们都是有考虑和考量的。

山东高速集团国际合作公司欧洲公司员工 游瓦娜:之前我们在这里看见中国人觉得很奇怪,但是现在如果没有中国人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从“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很多人知道了之后,才有越来越多塞尔维亚人去学习中文。

塞尔维亚姑娘游瓦娜说,30多年前,南斯拉夫的建设者帮助山东修建了第一条高速路,2019年,山东高速承建、中国企业在欧洲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塞尔维亚开通。这样的缘分,让她入职山东高速时,多了一份亲切感。

山东高速集团国际合作公司欧洲公司员工游瓦娜:每天跟不同的中国同事去沟通,去处理一些事情,去看中国人对一些问题有怎么样的解决方法,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游瓦娜这口流利的汉语,就来自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这所孔子学院2016年成立时学员只有50人左右,如今已经增长到近千人。

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教学助理 萨拉:除了我们孔院本部,初级中级高级翻译课程,我们也在几个贝尔格莱德小学、中学、大学有兴趣课,所以我们的教学规模增大。

萨拉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民众会因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学习中文,而中文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教学助理 萨拉:因为现在中国和塞尔维亚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以很多中国企业来到塞尔维亚投资,汉语专业毕业前景很广泛。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中资企业在塞尔维亚遍地开花,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民众到中国求学、就业。从同事到朋友,大家交流交融,心意相通,换来了塞尔维亚的经济增速在欧洲地区名列前茅。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张喆:目前中国是塞尔维亚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主要外资来源地,塞尔维亚2012年以来对华出口额增加了153倍。

目前塞尔维亚在建的高速公路,一半以上由中国企业承建。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高铁……如今,中塞两国还签订了自贸协定,在点点滴滴的合作建设中,两国钢铁般的友谊还在不断升级。伫立在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前的孔子可能也想不到,有一天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就像塞尔维亚的谚语所说,朋友是时间的果实。一路同行,中塞情谊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