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千百年前,古丝绸之路留下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财富,如今,民心相通又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文明互学互鉴,文化融合创新。越来越多的人们因为“一带一路”跨越山海,在相遇中相知,在相知中携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在匈中双语学校,孩子们每周要上五节汉语课。老师把中国古诗词融入音乐,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校长 埃尔代伊·苏珊娜:我们的孩子在这里, 从小学到高中,可以精通中匈英三国语言,学习了语言熟悉了文化,可以为他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向深入,“汉语热”在一个个共建国家不断升温。在匈牙利,汉语已经是高考的外语科目之一。

在泰国,中文已经列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全国有3000多所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在校学习中文人数超过百万,居全球首位。

不仅是学生,不少国家的公务员们也开始“组团”学起了中文。这位泰国警察叫张富王,2013年,他成为了“华侨大学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的学员,来到厦门学习中文。

泰国警察总署曼谷警察厅第五局帕卡农派出所警察 张富王:我追过(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重点因为是在厦门拍的。我一来厦门,我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了, 4年要读完,一读要读好(中文) 要读通一点。

截至目前,华侨大学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已经为包括泰国在内的12个国家培养上千名高级汉语人才,成为中国与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语言不同,文化各异,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年轻人,透过文化交流,互融互通,互知互信。在泰国,近些年,不少国产热播剧持续登上泰国社交网站话题热搜榜首,还创下了海外剧播出平台的年度最高播放量。在越南,短视频博主们畅聊时下的热点话题,获得了不错的点击量。

现场:你叫什么? 裴玉荷, 我的中文名字。

来自越南的裴玉荷是一位00后,她的视频内容大都与中国有关。

越南短视频博主 裴玉荷:很多人他不懂你为什么要去中国留学 ,为什么不去欧洲,不去美国?所以我想通过我的镜头, 跟在越南的人传输出中国最真实的样子。

从2018年开始创作短视频到现在,5年的时间,玉荷走过了中国10多个城市,用视频把更鲜活生动的中国形象,传递给屏幕另一端的越南网友,也更新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带着尊重、理解,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民众,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声音,打破时空和文化的壁垒,在更多领域展开交流。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文物修复团队参与修复的希瓦古城,成为了世界各地民众了解古丝绸之路的一扇窗口;在匈牙利,当地汉学家将鲁迅、三毛、莫言等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成匈牙利语,让更多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

旅匈作家 文学翻译家 余泽民:交流都是从民间开始的,“一带一路”对文化交流绝对是个触动,有一些项目在这个框架下可能促成。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兼驻曼谷旅游办事处主任 阙小华:民心相通是咱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能不能得到响应能不能成功的一个基础,我们会继续发挥我们纽带和桥梁作用,为促进两国的民心相通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