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和马来西亚共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是中马两国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开创了“两国双园”的“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新模式。携手十年,“两国双园”在中马落地、开花,其成功经验,还成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典范。今天的《丝路交响》,记者就带您走进关丹产业园,从首个入驻产业园的项目——联合钢铁说起。

在联合钢铁厂区的石灰车间里,李师傅正在对传输带里的石灰石进行检查,它们将被输送到其他车间,成为制钢工序中的重要原料。

李师傅,马来西亚华人,三年前,他因疫情失业在家,经朋友介绍得知,关丹产业园的中国企业还在招聘,在这个机缘下,他加入了联钢大家庭。

联合钢铁(大马)石灰车间工人 李世强:这个公司开在这里,让我们很多人都有了工作,可以有收入,学多一点东西。

李师傅现在每月薪水约合人民币六千多元,不仅比之前在电子厂工作的待遇好,还更稳定。目前,联钢4000多名员工中,属地员工已经达到了七成左右。他们中除了华人,还有马来人和印度人。初来时,像李师傅这样的在地华人,时常在车间充当“翻译员”,时间久了,员工们都在学习彼此的语言,现在,大家的沟通已不成问题。

联合钢铁(大马)石灰车间主任 曹阳:现在就跟兄弟姐妹一样了,相处非常融洽。

不同国家、族裔的员工在这里分工协作,融入了联钢这个大家庭。而“联合”也正是这个出海企业的初心和特色。2014年,广西两家企业联合出资在马来西亚建立了联钢,也是为了和当地一起联合发展钢铁产业。作为目前马来西亚产能最大的钢厂,联钢的入驻不仅填补了马来西亚在全流程钢铁制造产业的空白,直接提升了马来西亚的钢铁工业水平,更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胡玖林:技术输出给当地培养钢铁工人,与当地的厂商合作,也给当地带来了相应的好处。比如对本地的矿商的合作再进一步加深,而且量还在不断加大。

产量和收益的双增长,让产业园的企业不断释放招商力。去年初,福建吴钢集团加入了联钢二期扩建项目。该项目投资17亿美元、占地约 300万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投入生产,预计将实现产能从每年 350 万吨向 1000万吨的飞跃。

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胡玖林:率先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走出来,从这十年的发展来看,首先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当初走出来的决定是正确的;第二个,我们也相信,未来还会更加美好。

“两国双园”建设硕果累累,联合钢铁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功案例。目前,马中关丹产业园累计完成开发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招商入园签约项目13个,总协议投资约460亿元,完成产业投资约12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600亿元。

北部湾控股(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小莺:因为是在对方的国土上设立产业园,所以着重的是双向互动,马中关丹产业园吸引来的投资,为马来西亚提供人才、资金、产业等多方面支持,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具体体现。

如何将高产能转为高产值?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必不可少。距离产业园仅十几公里的马来西亚东海岸第一大港——关丹港,将产业园的产品对接到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关丹港与中国广西钦州港隔海相望。2013年,中国北部湾港集团参股40%投资建设关丹港。2014年,关丹港与钦州港正式缔结成为姐妹港。为了配合两国产业园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货运量,2015年,关丹港投资建设新深水港区。目前,新港两个15万吨级深水码头已建成投产,每年为关丹港贡献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

关丹港口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叶竟涛:2014年、2015年的时候,关丹港的吞吐量是只有,(每年)1300万吨到1500万吨这个动态区间。这十年的时间,我们让(每年的)吞吐量翻了100%。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不断推进,关丹港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海铁联运的发展新模式下,货物从关丹港经钦州港,再换乘铁路到中国西部,最快只需不到两周时间,按照之前的传统运输方式可能需要35天以上。

关丹港口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 叶竟涛:现在是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作为平台企业 会去推动两边的接洽和融合 带来更多的贸易行为

“切水不断”,是马来西亚形容友情深厚的谚语,也是中马两国友好关系的生动写照。浪奔潮涌,“两园”见证。“一带一路”上的并蒂花,还将结出更多硕果,一路芬芳,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