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交响之越南篇(二)走进会安:丝路情再续 古镇迎新生
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会安坐落于越南中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让这里一度成为享誉世界的东方大港,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数百年来会安古镇历经兴衰又重新焕发光彩。在她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商人,中国文化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代代华人又在这里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会安古镇,去聆听那段跨越古今的丝路情。
王西成,会安的第四代闽籍华人。祖辈离开故土来到会安后,王家就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个典型的中式院落。
会安闽籍华人 王西成:(您父亲做的灯笼有保留吗?)这个就是我爸做的,这个算另外一种灯笼了。
会安还有一个别名,叫“灯笼城”,这里是越南最大的灯笼制作中心。400多年前,会安灯笼就名声在外,王西成的父亲曾经就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
会安闽籍华人 王西成:我爸爸的灯笼卖得非常好,后来生意太好了,大家就慢慢也做出来了,模仿着做。当然是受华人的影响,华人有挂灯笼的传统,整个会安现在都是灯笼。
来自中国的传统灯笼,为什么会点亮秋盆河,也照进会安古镇的悠悠历史?
谢老是会安的第五代闽籍华人,也是福建会馆理事会的副会长。
越南会安古镇福建会馆理事会副会长 谢进武:我们的祖先从中国来的,海上航行很长时间,时常遇到大风大浪,就用这个模型来纪念。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16世纪的会安百货汇聚,贸易最盛,是享誉世界的东方大港,来自亚洲及欧洲的众多商船都会停靠这里。贸易的频繁往来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会安成为了越南最早的华人居住地,这里随处可见中国元素、中式建筑,包括福建会馆在内的多家华人会馆也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
越南会安古镇福建会馆理事会副会长 谢进武:我们的祖先带了从中国来的木匠,就雕刻成现在的样子。我们建这个会馆之后,本地的木匠跟我们中国的木匠学习,所以后来我们这条街的建筑带有中国的特色。
海风海潮不仅带来了生意,还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和风俗,见证着一代代华人在这里落地生根的岁月。
越南会安古镇福建会馆理事会副会长 谢进武:因为我们远离祖国,很想祖国,但是我们有会馆,我们有团结的心。
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因素的叠加,这个“东方大港”在历史长河中一度衰落。
会安的魅力,在1999年被再次点亮。因为拥有包括中国南部建筑风格在内的文化融合特色历史建筑群,和丰富多样的文化特征,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沉寂许久的古镇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再次登上世界舞台。
会安闽籍华人 王西成:以前可以说外面的人不知道这个地方,现在太繁华了,现在游客很多,反正来岘港旅游来越南中部旅游的,我想几乎100个团有99个团就到会安。
现在会安古镇已经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游客超过200万人次。现在王西成也转行做起了导游。
会安导游 闽籍华人 王西成:看到游客这么多,我想要回来这边找机会了,最忙的时候一个月接5个团 一团接一团。
今天,由中国企业和越南企业联袂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会安记忆》,成为古镇每天的压轴大戏。它以一位越南织机女为引线,用表演、诗歌、音乐、灯光交融的方式,讲述了这座古镇与世界联通的前世今生。2018年公演至今,几乎场场爆满。
会安印象主题公园客服主管 美灵:我觉得最成功的是,有很多国家的人来看,有人来看就介绍其他人,有人来这边第三次,第四次,不仅是来一次。
《会安记忆》第一次把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形式带出国门,也被文旅部列入“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国智慧与越南故事相融合,艺术架起了中越人文交流的桥梁。
会安印象主题公园客服主管 美灵:在我们表演中有历史的典故,让我更了解我自己和越南的历史文化,我学中文,就是想说中国人来我们会安,看表演的时候,就有机会给他们介绍下会安的历史。
数百年沧桑更迭,斑驳的城墙下,依旧悬挂着色彩斑斓的灯笼;流淌的岁月里,仍在续写跨越古今的丝路情。共建“一带一路”,让越来越多的丝路“明珠”,得以续写故事,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