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0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厦门:“数字检察模型”让取证不再难。报道如下:

在2023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昨天举办的网络法治论坛上,最高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检察机关研发应用数字检查模型达3000多个,初步形成了数字检查规模效应。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通过构建大数据、智能算法模型,对相关案件数据进行自动筛查比对、碰撞,排查出大量有价值的监督线索,有力促进了检察机关监督办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 冯涛:一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研发运用取得成效的法律监督模型多达3000余个,挖掘线索40余万条,监督成案12.3万件,初步形成数字检察的规模效应。做得好的一些省市,依职权主动监督线索数量,已经超过监督案件总数的50%。

据冯涛介绍,针对非法倒卖和储存劣质成品油、偷逃国家税款、污染环境等原来取证据难问题,检察机关利用智能算法模型摸排车辆轨迹、空天时空数据以及装卸油的时间规律,解决了这类问题。据统计,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地方炼油企业申报消费税1426.04亿元,同比增长42.6%,企业不如实申报消费税问题明显好转。另外,检察机关还通过运用医保基金诈骗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实现了对医保领域违规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数据法治研究院院长 时建中:数据和数字技术去赋能我们的司法,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司法要去对于数据和数字技术的行为要进行规范。不仅提升在互联网领域的这样一个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际上对于提高我们整个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的现代化也是有极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