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如今,非遗正以年轻态引领着新国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非遗遇上新科技,走上新展台,会呈现什么样的风貌呢?本周的《打卡两岸》,我们带您一起来看。

“闽南非遗对话——茶桌仔话仙”

走进厦门市翔安区的一处小院落,来自两岸的非遗传承人,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海外留学生欢聚一堂,围坐着“茶桌仔”,谈天说地,好不热闹。厦门人素来爱喝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小茶桌,俗称为“茶桌仔”,配着茶点,泡茶“话仙”,是人们惬意的生活日常。

陈旭是厦门当地一位年轻的“讲古仙”,他的表演,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回应。讲古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曲艺形式,运用闽南话丰富的词汇、特有的韵律等表现形式,谈古论今。陈旭虽然年纪不大,但入行已有十多年。带着年轻的思维,陈旭不断进行内容创新,除了历史故事、传统民俗以外,他还将动漫、影视剧等故事融入,让讲古也跳动出时代脉搏。

讲古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旭:我们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文化氛围来做我们相对应的创作,除了听觉以外,视觉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信息接收器,我们可以通过舞台上更加戏剧化的表演,带来更大的这吸引力,就是抓眼球,或者说让观众更能够,进入到我们为他描绘的世界。

一方小小的“茶桌仔”,不仅是讲古场,更是非遗的展演台。来自台湾的南音传承人卓圣翔和罗纯祯老师,带来南音“快闪”表演,让大家感受“中国式的优雅”。

南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台胞 罗纯祯:其实我觉得跟各种的非遗文化之间,其实都可以有互相合作, 互相交流的这种方式,今天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式,以前没有体验过叫做茶桌仔,就是跟观众有更近距离的互动。

金发碧眼的乌克兰小伙陈悟空,一口流利的闽南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说,来到中国后,他接触到了许多非遗项目,今天相约“茶桌仔”让他可以更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现在他已经是一位闽南非遗文化的发烧友了。

厦门大学乌克兰留学生 陈悟空:特别感兴趣,我也很喜欢研究汉字,写书法,闽南语很好听,在当地生活中比如跟大家一起用来沟通这样,只要说我两三句闽南语,哇他们就感觉很亲切,这个距离马上就拉近了。

夜幕降临,在厦门中山路上,一场特殊的木偶演艺秀正在上演。激光光束等现代声光电元素的加入,让非遗文化走出了“炫酷范儿”。

福建布袋木偶戏(厦门)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庄晏红:我们带来的这些节目,比如凌波情,是剑侠神话的那种感觉,所以结合声光电在夜里非常炫,也是年轻人很喜欢的。希望我们传统的木偶戏,能够借助这些现代的手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

游客 康女士:非常震撼,非常好看,还有那种现场的先进的光电技术,那种美轮美奂的感觉,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

演出现场,不少年轻的木偶演员参与其中,他们在木偶的服装设计、内容演绎等方面中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想法,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木偶演员 许垠涛:像吕布这个角色它就有很多,比如说它的典故,游戏里面,有比较多的一些元素可以参考来设计,它的外观外形可以很多变 。

精巧的民间技艺、精彩的戏剧曲艺等向新而生,非遗传承活力不断加强,焕发出新时代的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