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链是厦门的千亿产业链之一,推动厦门文化产业发展,台湾同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的《融“鹭”之城》,我们来关注:厦门落实台胞同等待遇,激发智慧与创意,携手台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日前,第四届金鸡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短片季征片启动,已连续两年担任评委的台湾导演黄朝亮又开始忙碌起来。今年他计划邀请更多台湾年轻导演参与到金鸡短片季中,让两岸青年导演互动交流碰撞火花。金鸡百花电影节长期落户厦门,不仅为厦门影视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给台湾影人带来更多机会。“惠台31条”,“厦门60条”中多项内容涉及两岸影视交流合作,放宽两岸合拍电影、电视剧在主创人员比例、投资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两岸电影合拍立项申报费用;缩短两岸电视剧合拍立项阶段故事梗概的审批时限。这些政策利好,进一步激发了台胞试水大陆影视产业市场的信心。

台湾导演 黄朝亮 吸引我的是,这边的影视从业人员,还有协助我们的相关单位领导,还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有他们对于影视行业的热情,还有对于我们服务的热忱。所以我自己也把接下来 ,未来影视方向都以厦门这个地方为核心。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提出,2035年将我国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黄朝亮表示,适逢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的关键期,两岸电影人理应共同携手,共同创造中国电影的新辉煌。

台湾导演 黄朝亮 两岸甚至港澳(地区)应该打造一个华语影视圈,因为我们都是同文同种,甚至已经是共同生活圈,我觉得我把这个市场整合,相关的一些藩篱应该要打开,我们民族要更有自信心,要开大门走大路。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根基和源泉。为向影视产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近年来,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都成立了电影学院,开设影视相关课程,大力培育两岸影视后备力量。

台湾学生 蔡欣妤:因为厦门有更多影视团队来这边拍摄取景,如果我在大陆发展,会考虑留在厦门。

集美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 黄诗娴:这几年我们台湾学生是越来越多了,一些学生也是因为看到了,厦门随着金鸡落地所带来的产业发展的机遇,他也希望能够到厦门来,不仅仅是就学,可能他们很多都打算继续留在厦门,留在大陆工作。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面,厦门也不断融合两岸人才两岸智慧。为落实在厦台胞享受同等公共文化待遇政策,厦门不断完善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支持台胞参与非遗保护和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工作,目前已有6位在厦台胞被认定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台胞卓圣翔就是南音传承人之一。在两岸南音界,卓圣翔被誉为“琵琶圣手”。近年来,卓圣翔携手两岸好手共同传承弘扬南音,他们录制“世界非遗南音曲库”,整理《南管精华大全》,走进数十间两岸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他说,在两岸传承和弘扬南音是他的使命,是一项让人快乐的工作。

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 台胞 卓圣翔:南音是两岸的音乐,了解南音,就是了解故乡的一物一事。我是台湾人,来这边有传承的机会,能够带动台湾的一些人,能来这边,互相切磋互相交流。

文化融合是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厦门这座创“艺”之城,优渥的环境和利好的政策为两岸同胞融合智慧、共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进一步助推两岸文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