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鹭”之城(一)】奋斗之城:深化融合 互利共赢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将于16日起在福建举办。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十五年来,海峡论坛在两岸同胞间架起了“连心桥”、铺就了“惠民路”。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连续十五年成为海峡论坛主会场,率先落地推广论坛发布的惠台利民政策,见证了两岸融合发展的累累硕果。当前,厦门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引领区。从今天起,《厦视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融“鹭”之城》,为您展现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厦门作为探路者的足迹。
今天首先来看厦门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台商台企发展,奋力书写两岸经贸融通时代答卷。
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行,揭开了两岸民间大交流、大合作的序幕。在厦门举行的海峡论坛大会上率先宣布了八项大陆惠台新措施。论坛召开前夕,国务院也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海西经济区定位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
时任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的曾钦照参加了首次论坛,回忆当时,他说,海峡论坛的举办,让包括他在内的广大台商感受到了大陆的善意和诚意,同时大力度的惠台举措也让台商们吃下了定心丸,更坚定了留“厦”发展的决心。
厦门多威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台商 曾钦照:我们台商受到很大鼓舞,当时我认为是两岸放开交流后最热络的时期,2009年第一届海峡论坛,很重要标志就是两岸拼经济、民间大交流。因为海峡论坛的召开,让已经进来的厂商正式(建厂) 也带动了很多新的厂商进来。
由电子产业起家,后又跨界到海洋生物科技,深耕厦门30多年,台商曾钦照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他感慨,投资厦门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力促两岸经贸融通,厦门市以健全技改支持、金融服务、增资扩产等要素保障为引擎,助力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出发展新步伐。
今年初,台资企业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空压机制造基地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是企业第3次增资扩产。公司董事长韩萤焕表示,该项目得到了厦门市同安区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的高效服务保障,前期审批手续办理时间缩短了3个多月。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萤焕:缩短了我们整个开发投资时间,让我们企业更早完成投资,更早完成投产,让我们更早产生效益。
得益于厦门日渐优化的营商环境,公司近两年快速发展,年营业额从最初不到4000万元,增长到如今的近10亿元。
同安区审批管理局业务科副科长 卢建雄:厦门一直致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全馨办”就是其中一个小小部分。就是以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为推手,不断帮助企业在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上,能够更快完成审批手续的报件,更快助推台资企业在厦门开工建设,竣工投产。
税收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也成为了厦门经济“引力场”的重要因素。2022年,厦门税务部门出台《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第一税务专席”服务品牌工作方案(试行)》,推出四大类38条举措,为台企在厦门发展壮大提供更多税惠支持。
厦门建松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伟铭:公司上半年出口退税总额预计为2700万元,每月出口退税线上提出申请后,退税额2-3天内即可到账。政府出台惠企政策,让企业留在厦门开拓业绩有了十足信心,继而扎根厦门,与厦门一起开拓未来。
厦门火炬高新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一科三级主办 吴俊贤:火炬税务通过组建多个专业化服务团队,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推行特色化服务等方式,深化“第一税务专席”建设,创新对台服务举措,开辟台胞台企纳税服务新通道,为企业生产经营注入“税动力”。
得益于惠台政策的不断落深、落细,厦门对台招商引资不断收获实效,近5年来,累计新设台资项目达到3541个,实际使用台资19.38亿美元;在大陆上市的厦门台企增至7家,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挂牌台企增至1474家。截至目前,厦门已拥有台资企业9930多家,厦门台企不仅数量位居福建首位,而且整体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健康发展,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 吴家莹:
以前我们会说来去台北找工作,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会说来去厦门找工作。厦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以及多年来持续优化“零距离”的精准服务,让台胞台企在厦有“家”的感觉,也让厦门成为台胞台企投资发展,就业创业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