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沧有这么一栋古建筑,叫作“举人楼”,近期在保护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这栋建筑梁架,用的竟然是铁轨,这在厦门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百年前,为什么会用铁轨来盖房子?今天的《来去厦门》,我们一起去听听这栋举人楼的故事。

记者 杨弘:真的很难想象,在海沧芦塘有这么一座古厝,它的修建与漳厦铁路的建设密切关联。

“举人楼”保护修缮设计单位古建总监 邵西川:第一次看到钢梁做主结构用材,我们掀开来之后发现,看到这是轨道的基本尺寸,以及轨道的厚度。

100多年前,“举人楼”可以说“先锋创造”,和传统砖木结构的闽南古厝完全不同,“举人楼”的建筑梁架,是采用石柱、砖墙,钢梁和砖拱楼板混合结构建造。经过专家勘察,钢梁的建造材料就是铁轨。

“举人楼”保护修缮施工单位负责人 刘懿崟:打开了这么多的工作面,确认这些钢材是那个时代留下的。

1910年,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建设完工,厦门嵩屿到漳州江东桥的路段投入使用。同一时期,漳厦铁路沿途,一栋名为“棣鄂楼”的闽南民居也开启了建设。建房的陈氏兄弟中,陈炳煌曾在清朝中举人,担任过晚清福建漳厦铁路的第二任总办,负责漳厦铁路的修建,所以才有了这“举人楼”的称呼,而且在陈氏家族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举人楼”是用建设漳厦铁路剩余的铁轨所修建。

“举人楼”保护修缮施工单位负责人 刘懿崟:他(陈炳煌)是1897年中了举人,当时就把楼名字改成举人楼,他当过当时大清交通银行(广东分行)的行长,也当过广九铁路局局长 (漳厦铁路)有投钱也有负责,(这栋古厝)使用到近现代才会用到的一些技术

应该是跟他的生平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举人楼”保护修缮设计单位古建总监 邵西川:钢梁尽可能保留,底下再做局部支撑,很多辅助措施要重复施做,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首次新的工法。

经过屋面维修、外立面、梁架结构加固等方面的保护修缮后,“举人楼”很快就将重焕光彩。我们把“举人楼”的故事分享大家,不仅因为放眼厦门历史古厝,“举人楼”的建筑结构最为独特,更因为“举人楼”一砖一梁记录的是时代交叠之中,厦门有识之士的开拓求新,厦门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

记者 杨弘:我觉得你们就是在和100年前的匠人,在沟通,在交流 当时他们做法也是在创新,现在你们也在不断突破、尝试。

“举人楼”保护修缮设计单位古建总监 邵西川:会让我们工艺技术再一次提升,也把这栋比较特殊性文物建筑留下来。

“举人楼”保护修缮代建单位项目经理 张燕斌:只有把文物和古建筑保护好,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个东西还在,它的根它的文化就一定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