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眼下,我市正不断以科技手段,赋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管廊建设等这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技术升级,推动城市建设更智慧,管理更精细。

地下管廊“智慧大脑”助力运维管理

在集美新城综合管廊管理中心,运维人员正在进行“线上巡检”。透过大屏,电力、供水管线等“城市生命线”的分布一目了然;轻点鼠标,运维人员还能看到管廊的实时画面,里头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也都一清二楚。

作为地下管廊的“智慧大脑”,我市打造的综合管廊管理平台运用GIS、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合了全市管廊内近4000个物联网感知设备,运维人员除了可以实时了解管廊状况外,还能实现对管廊内照明、风机等设备的远程调节。今年,这个平台已完成了第三次的迭代升级,地面监测、廊内监测等功能进一步优化。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下属管廊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冯樑贤:这些综合管廊大多为线性工程,以往单纯依靠人工巡检,周期长、时效差,通过综合管廊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设备故障的快速、精准定位,还能够对廊内异常情况进行自动联动处置,变被动运维为主动运维,提高管线运行的安全保障。

目前,厦门已建成干支线综合管廊80公里,缆线管廊298公里,纳入各类市政管线约1300公里。作为全国首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长期以来,我市聚焦智慧管廊建设,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去年科研投入同比增长30%,借助科技力量解决管廊运营管理中的痛点难点。截至目前,市政集团开发公司下属管廊公司已获得相关专利27项,并实现了对深圳、济南、龙岩等地管廊建设管理的对外输出。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下属管廊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冯樑贤:(我们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我市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继续深化管廊“一张图”应用,打通平台与全市“一网统管”平台,打造更为稳定安全的“地下生命线”通道。

智慧停车管理系统 提高效率方便群众

近年来,我市持续借助科技力量,优化城市运营管理工作。去年,厦门市政集团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投入科技研发经费超过1亿元,开展208个科技课题、13个企业标准建设,重点攻关海水淡化、超薄沥青等10个课题,取得专利59项。

在双十中学枋湖校区公共停车库,车库的灯具随着车辆的移动逐渐亮起,等车辆驶离后,灯具又自动转为微亮休眠状态。眼前这套由厦门市政集团研发的

停车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在车库布设节能灯具和感应模组,结合大数据、物联网、AI算法等科技创新手段,可实现“车来灯亮,车去转暗,自动休眠,按需照明”的功能。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下属空间公司运营部业务主管 缪沁园:(系统)在满足车场照明的同时,可发挥引导行车的作用,并提高照明舒适度,通过智慧照明系统的应用,市政车场全年节电率可达85%,降低停车场日常能耗损失,推动公共停车场逐步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除了智慧照明,厦门市政停车智慧管理系统还能实时监测停车场的车辆停放情况,通过24小时远程集控服务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目前,厦门市政停车智慧管理系统共接入停车场194个,总停车位超过3.3万个,约占全市公共停车位的37%,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停车场管理效率,方便广大市民群众。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下属空间公司运营部业务主管 缪沁园:下一步空间公司将会继续贯彻二十大精神,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一个程序停全城,一个平台管全城”,为“双智”城市建设打好坚实的智慧停车基础。

科技,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不仅是智慧管廊与智慧停车,放眼身边,科技的力量正持续赋能厦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借助厦门市市政工程中心指挥平台,道路易积水点、路灯照明、市政设施养护实现“一张图”管理;窨井盖管理信息平台去年建成投用,全市79.5万个窨井盖全面纳入智慧监管;市政水务“基于大数据、空间地理及行为感知的水务供水协同决策支持平台”,年均可实现节水3200万吨……当前,我市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国家智慧城市发展方略,让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城市建设更智慧、管理更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