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

今天上午,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千余名海内外一流科学家、企业家、科技工作者相聚鹭岛。会上揭晓了2022年度厦门科学技术奖,并聘请4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顶尖人才担任厦门市科技顾问,为厦门加快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

40位国内外专家获聘厦门市科技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辉等4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顶尖人才获聘厦门市科技顾问,他们将在海洋、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为厦门重大科技决策和产业推进出谋划策。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辉是激光光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拥有中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专利42项。后续他将推动智能光学检测等新技术与厦门产业的融合。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厦门大学陈嘉庚讲席教授 洪明辉:在火炬高新区的支持下,我们也做了半年的调研,有很多产业,新科技的契合点,我们会加快把新的技术在厦门落地,打造新的工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均波:我们把一个创新体系和创新的产品带到厦门来,我觉得起一个咨询作用,对未来科技发展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或意见,来帮助厦门科技发展推上一个新的领域。

2022年度厦门科学技术奖揭晓 青年人才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

大会还揭晓2022年度厦门科学技术奖,展现厦门市近年来科技创新取得的新成果。其中,嘉庚创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厦门大学教授郑南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王占祥获得2022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另外有10人获得2022年度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60项成果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据介绍,此次获奖者中,4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50%,成为厦门科技创新队伍的主力军。而在60项获奖成果中,企业为主或参与完成的成果有44项,占比73%,充分展现厦门产学研合作的显著成效,尤其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厦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2022年度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乾照光电技术总监 陈凯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攻克以Mini LED和Micro 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并努力将其产业化落地,为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的美丽厦门作出高科技行业的创新贡献。

大会现场为“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秘书处揭牌,并宣布厦门科学城正式启动。大会还配套了十余场创新大赛、科技论坛及科普展等活动。

在上午的大会上,我市与院校、创新团队和研发机构、企业等进行集中签约,涉及合作协议52个,其中25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达552亿元。此外,大会还发布了一批方案政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25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落地 总投资552亿元

上午,共有10个市校院地战略合作协议、17个创新团队和研发机构项目合作协议进行集中签约。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此次与市科技局、同安区等展开合作,在厦落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和生产线,对特种海洋工程材料展开科研攻关,首批产品预计年底“上线”。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主任 张敬杰:国家对于海洋的科技战略是先进入,然后再探测,水下装备从海底浮上来就需要我们这种特种功能的轻质浮力材料,未来可以为厦门包括海洋工程材料(服务),对厦门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人才的吸引,都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现场同步签约的还有25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552亿元。项目涉及数字文化、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亚林:项目规划会基于整个国产化的设计工艺,来打造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芯片,厦门会建一个研发中心,总部会在厦门,引入更多的半导体芯片的设计企业,到厦门来落地,然后打造整个产业的生态。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一批方案政策。比如《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厦门力争成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海峡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厦门科学城,建设一批具备国际水准的研发机构和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涌现一批“厦门产”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产品和技术,参会的企业家们认为,《方案》系统谋划了厦门市科技创新发展目标、路径,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松华:应该说非常振奋人心,作为科技创新的企业当然是非常激动,对企业招收人才是很有帮助的,把一些科技人才引到厦门,也是为厦门(科技创新发展)助力。

11条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期公布的《厦门市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若干措施》也为广大创新创业主体带来多重利好,包括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等三方面共11条举措,对相关企业给予不同金额的补助、奖励和融资支持,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厦发展保驾护航。《措施》将从4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

厦门传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春毅:我们目前做的是生物新材料的研发,相信随着政策的颁布跟落实,我们企业将能够创造更多的厦门制造,厦门创造的产品。

新闻观察:科技创新 下一个赛道

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科学技术奖的颁发以及系列活动的举行,我们该怎么来认识和理解科创对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

对于厦门而言,在科技创新方面有那些值得期待?

科技创新我们其实不陌生。以前,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词,但很多时候它是与未来挂钩的,似乎并不迫切。但是今天,从各方面来看,科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很大的一个变化。由远景变成了现实需要,我们从未有过如此迫切的创新需要。这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升级了,还有就是观念也升级了。这在潜移默化中也塑造了整个社会的转型。

如果对经济发展历史有些研究的话,你会发现这个话题是蛮有趣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全球化分工之前,各国的经济发展多数都是在一个或者多个赛道上比拼。全球化之后,为了提升生产效率,资源被最大化地配置到比较优势较强的国家和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开始了分赛道进行。也就是各自在产业链的不同部分发展。中国因为人口红利、基础资源承受能力强和天赋勤勉变成了经济优等生。但全球化经济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发展需要较强的驱动力。从历史来看,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和信息化革命都是极强的驱动力。

如今,我们来到了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要素驱动力的时代,这些科创要素的突破意味着你进入到经济发展的全新赛道,不再是模仿和赶超。而是要引领、要原创、要制定标准,这个部分是经济产业链的最上游。我想,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好的注解。但是,想要拥有这样的核心要素驱动力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投资,鼓励更多的原创,要有更大力度的制度性改革去创造适宜的环境。在这个赛道上,现在顶尖的国家和经济体的竞争非常激烈,但中国有独特的优势。

我觉得今天的这则新闻应该引起大家特别的重视。因为这不仅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度,也展示了决心。我们都知道搞创新需要决心和耐心。实际上这种决心近几年就已经有所展现:比如科技创新最需要的人才引进和培育环境,厦门这些年政策不断。希望在未来还能有更大力度的扶持与投入,能引进海内外的人才在这里开创局面。还有就是重点营造两个环境——一是对初创型科创企业更加友好孵化环境,更舍得,更精准地投入,陪着企业成长壮大,静待花开。二是在全社会上下营造一种尊重科技创新,参与创新体验的氛围,让厦门成为不止是知名的旅游城市,更是有名气的科学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