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加速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新时代山海协作成果不断……过去一年,福建城乡共济,山海协同,共谋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发达地区对相对不发达地区结对帮扶机制;完善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翻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表述浓墨重彩。

两会现场,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推进区域协调,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分享经验、集思广益。

城乡共绘新画卷

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在乡村,关键在农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今年两会上,“农业强国”成了高频词。

来自茶叶大县安溪的省人大代表、安溪县农民讲师团团长张顺儒分享了老茶乡的新故事。去年,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就包括铁观音制作技艺在内的福建6个项目。

如何打好非遗牌、做足茶文章?张顺儒的答案是融合发展——支持安溪茶业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茶产业链集聚发展;策划开发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遗产旅游线路,发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创意茶园,推动茶文化与全域旅游等交融互动。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长期从事水稻育种研究的省人大代表、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张建福认为,要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关键一招便是种业创新。

“福建水稻种业走在全国前列,但近年来也遇到不少困惑,譬如缺乏重大突破品种,联合创新机制不足,缺乏有竞争力的种业企业。”他建议,应当加强协同攻关,创建多学科交叉的遗传育种技术平台;开展高通量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的精准鉴定,深度发掘优异基因;高标准建设福建省种业基地,组建航母型种业领军企业。

省政协委员、宁德诺蓓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丽云,是古田县的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从事食用菌产业已10年。她认为,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数字赋能。

“加快建设农业数字化产业平台,将数字技术贯穿农作物耕、种、管、收、卖等各环节。”姚丽云建议,以数字化赋能品牌农业,以“三品一标”品牌农业建设作为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制定更系统、更规范、更具市场价值的地标产品标准体系;通过数字赋能提升品牌农业科技支持,打造产业振兴数字化样板工程;构建新型经营体系作为品牌农业的制度支撑,加快农村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转变。

山海协奏交响曲

去年,国务院批复《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支持三明、龙岩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为老区发展带来福音。

“过去,囿于区位、交通等制约,老区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显著。”来自闽西革命老区的省人大代表、龙岩市新罗区西城街道西安社区党委书记章联生说,如今,“山”与“海”之间的“沟壑”不断缩小,老区苏区跑出了发展加速度,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如何进一步缩小山海差距,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章联生认为,应进一步完善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研究设立支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老区苏区产业提升、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山海协作,始终是福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宝。

两会开幕前,武平县的一支招商团队动身前往重庆,考察几家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促成此行的,是来自厦门的龙头企业——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武平依山,厦门傍海,两地结对帮扶已经进入了第20个年头。”省人大代表、武平县县长于海说,得益于山海协作,武平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城乡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近年来,当地抢抓市场机遇,坚持把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22年,全县信息产业规上企业34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近60亿元。

眼下,武平新型显示产业已进入“爬坡过坎”关键时期,急需吸引更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落地,补齐产业链核心环节。去年,通过“企业手拉手”活动,武平与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建立了生态合作伙伴关系,派出多支招商团队,前往天马微电子在全国各地的多家合作企业考察,开展产业链招商。特区与老区的协作,正让这座山城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山”与“海”携手,不仅局限于省内,也拓展到全国。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支持三明与上海、龙岩与广州对口合作。省政协委员、龙岩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刘嘉伟认为,上海、广州的医疗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三明、龙岩应抓住机遇,主动对接优质医疗资源。

他建议,通过合作建立工作室、工作站,以及山区医生前往上海、广州医院交流轮训的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三明、龙岩,增强山区医疗救治水平。

百姓同奔幸福路

“一条铁路,畅通了回家路。”省人大代表、宁化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高级会计师吴永秀感同身受。半个月前,兴泉铁路全线正式贯通运营。这条铁路西起江西兴国,经赣南丘陵进入福建山区,穿越武夷、戴云山脉一路向东,直抵泉州。464公里的线路,联通山海,也让闽赣两省包括宁化在内的多个革命老区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莆炎高速全线、龙岩东环线、南靖至永定高速等项目建成,福厦高铁全线铺轨贯通,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447公里……代表委员们纷纷为过去一年福建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单点赞。

加快建设厦漳泉都市圈,同样离不开交通一体化。

“城际基础设施是夯实都市圈开放发展的重要基础。”省政协委员、民建厦门市委会副主委陈颢颖认为,应当加强厦漳泉一体化协同化的顶层设计规划和发展,加快城际快速交通网络跨区布局,合力打通一批跨区域“断头路”“瓶颈路”,进一步跨区优化空海枢纽,完成厦门港与漳州港的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服务体系,以基础设施联通助力产业协同发展。

谈及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代表委员们的建言充满了民生温度。

省人大代表、福建省华兰园艺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玉,关注我省去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医疗服务形式——无陪护病房。在她看来,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是破解陪护难这一民生痛点的有益探索,应当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使之成为城乡普惠医疗服务。

肖玉建议,加大护理人员职业能力建设,鼓励职业院校增设陪护相关专业;加强行业管理,对护工机构、护工培训机构开展行业信用评级,对陪护人员建立信用综合评分;加大医保报销比例,缓解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省人大代表、周宁一中校长张徐生对于山区县教育现状颇有发言权。

“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是师资队伍断层。”张徐生以其所在的周宁为例说,近年来,大量中学骨干教师流动到沿海城市,优秀生源流失到中心城区,优质师资补充困难。他认为,推动山区县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议启动“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专项计划”。

“师范类院校可采取适当降分录取、免除学杂费和住宿费、提供定向就业保障等政策,为山区县中定向培养优质师资,所需经费由省市县财政共同分担。”他建议,在职称评聘、名师培养、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山区县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让更多高素质人才能回流山区、留在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