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陆高校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吸引越来越多台湾教师跨海任教,“因台而设”的厦门经济特区成为他们的首选地之一。2010年来到厦门大学任教的陈经超,是大陆高校首位获得正式教师编制的\来自台湾的老师。十年时光,陈经超随着厦门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他说,厦门不是第二故乡,厦门已经是他的第一家园。

我是陈经超,来自台湾台中,2010年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到厦门大学任教,今年是我在厦门的第12个年头。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台胞 陈经超:这十年 一个感受的变化就是,首先第一个在师资方面的水平,不断地提升,还有跟国际化接轨,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然后对于一些课题的资助力度也增强,其实我觉得在这两方面的情况下,也就带动了学生水平的提升,近几年培养的学生跟以往比较的时候,会发现他有更宽广的国际性的视野。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台胞 陈经超:随着数据化时代的到来,在我们今天教学方面,有更多的一些创新,包含像“翻转课堂”。其实今天更多不是让老师在授课,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主动地学习,我们在逐步地在跟这个时代,让我们的课程进行接轨。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台胞 陈经超:厦门得天独厚的环境,我们又是因台而设的一个特区。(2010年)来到厦门,其中我觉得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有先行先试的政策,我相当于是在985高校这个层级,第一个有政策可循,进入体制内编制的一个台湾教师。十年前 台湾人来到这边发展的时候,很多事情可能是特事特办,随着这个十年之间,开始同等化待遇之后 ,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落实的东西越来越多。晋升方面,对于台湾老师来讲就是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像我从助理教授聘起,经过几年之后,达到了副教授的这个要求,于是我就跟其他同事一样,一起申请来评副教授。其实我觉得我们厦门是个前哨站,并且是个践行者,都是后面整个省或者是整个国家,推动对台胞相关政策,非常好的先行先试。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台胞 陈经超:包含像国家社科基金,原来台湾老师是没有办法去申请的,在2018年 刚开放可以申请的时候,台湾老师跟大陆老师可以同等待遇,我就拿到了课题。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台胞 陈经超:近几年来,随着台湾老师越来越多,台湾教师之家的成立,我们更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然后也更能协助我们去发挥我们的所长,来运用在这座城市上。期望在接下来,两岸能有更多的台湾的,不管是青年或者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到厦门来走一走,看一看,我们整个的发展,我相信这都会跟他们原有的印象,会非常不同。在厦门的这十年,其实是我人生刚开始工作的很重要的十年,在这十年当中,我也逐渐地融入厦门这个城市里头,和我来自福建的爱人,在这里组建了一个两岸婚姻家庭,我们又陆续有了,一对双胞胎和一个小女儿。在厦门的这个环境当中,我们能感觉到,它是一个有温暖,有温度的城市,一个工作跟生活能平衡的城市,对我来讲 逐渐地不再是第二个家,是第一家园。

两岸青年携手并进 涓滴入海汇聚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青年强,则国家强。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新时代这十年,从脱贫攻坚主战场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从科技攻关最前沿到社会服务各领域,处处都有青年的身影,处处都有青春的担当。在新时代的征途中,广大青年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中国台湾网则发表评论文章,聚焦两岸青年如何增进融合,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文章指出,中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两岸交流中最活跃的力量,更是最耀眼的主角。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祖国大陆实现人生梦想,而且深度参与大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支教送医、公益慈善、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数以百计的台青被授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他们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与大陆青年共同书写着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篇章。

文章最后强调,未来二三十年,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岁月,也是青年人成长成材、挥洒事业的黄金年代。希望两岸青年不负韶华、克服困难、携手奋进,做无愧于民族复兴伟大时代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