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众多国际国内场合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和外延,持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不断为世界形势向好发展提振信心。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策划《习近平“典”亮全人类共同价值》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主张知和行的统一,《荀子·大略》提出:“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能够透辟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够深入地探究事物的疑难。并称:“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君子学习掌握了知识,就像蛇、蝉蜕皮一样,迅速而彻底地发生变化。

在《荀子》首篇《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指出学习是无止境的,并以此为喻:“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儒效》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而学习到了实行也就达到了极点。

【解读】

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九年多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和认同,这一倡议逐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家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必须清醒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各国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只要各方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不懈努力。中国将同各国一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