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个又一个村庄实现了美丽“蝶变”,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党建引领,打造“一村一品”、推动文化兴村,田洋村因地制宜谋发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水让的辛勤付出。今天的《旗帜》系列报道,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水让:我叫陈水让,今年52岁,我是2009年当选村委会主任,2015年也当选了村党委书记,至今当村干部已经有十几年了。

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毗邻汀溪水库,山泉水灌溉出的甘蔗皮薄甘甜,这里种植甘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些年一直是田洋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单一农产品种植也造成了村民们收入普遍不高的局面。

如何重新用甘蔗为村民增收打开新局面?2016年,陈水让组织村民创作这首村歌《甘蔗哥》,自编自导自演《甘蔗哥》MV,用充满正能量和田园气息的歌词,唱出了田洋人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同时,他还牵头设计“甘蔗哥”卡通形象,打造田洋村甘蔗文化节,特有的甘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让原本籍籍无名的小村庄变成人气红火的“网红村”。如今,甘蔗已经成为田洋村“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也是田洋人勤劳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水让:我们现在已经把甘蔗提炼了“甘蔗精神”,外表干硬、内在清甜、甘于奉献的“甘蔗精神”。我觉得乡村振兴一定要有文化的提升,所以我们用一首村歌,一个(甘蔗哥)IP形象大使来提升,把村民的精神都聚在一起,把我们田洋的一个品牌打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来到田洋村。

打响甘蔗品牌后,陈水让又盯上了村里的另外一样“宝贝”-古厝。2019年,他牵头对田洋村的闲置古厝进行改造,用艺术激活乡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田洋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走进田洋村上坊里46号这座古厝,红砖地面、飞燕式屋顶等古色古香的建筑元素被完好保存。

古厝内的不同房间成为了陶艺、陶瓷绘画、雕塑、打银等艺术工作室,来自各地艺术家们扎根村里,开展各式各样的体验研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田洋村的乡村生活。

陶瓷绘画艺术工作室负责人 徐少杰:我是做陶瓷绘画,给一些村里的小朋友,免费给大家做一些体验,有些亲子(家庭)来村里也觉得比较有意思,会组团过来体验,可以学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让村里更有艺术氛围。

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水让:目前我们村里面已经有十几家这样的工作室,通过引进艺术家入驻到我们村里面,也培养了我们本地的人才,本地的村民也通过跟这些艺术家的接触,一起融入进去。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党建工作至关重要。2015年,陈水让创建“爱在田洋”党建品牌,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村庄改造,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此,他将“村两委”、网格员的办公室合并在一起,集中办公的模式既畅通了“两委”办公交流,也方便了村民们对村子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陈水让的带领下,近年来,田洋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与艺术相结合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水让:10年前,我们村(集体)差不多有1万多元的年收入,到现在已经近50万元了。整个田洋村让我感觉到变化最多的是人的变化,村民的素质提高,都变得很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