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在厦门拉开帷幕,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至今已走到第14个年头,一年一会,从未“失约”。尽管台海形势跌宕起伏,但海峡论坛始终风雨无阻,两岸同胞如期赴约,再度彰显两岸交流强大的民意基础。

“阿嬷对我讲,往海的那边去,有座城隍庙,我的根在那里……”

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上,台湾青年赖淑珍弹唱了这首特意为集美后溪城内村创作的《城内之歌》。她在歌中唱的集美霞城城隍庙,是台北著名的霞海城隍庙的祖庙。这两座有着深厚渊源的城隍庙,呼应着赖淑珍与厦门的不解之缘。5年前,她告别家乡花莲,跨越海峡来到厦门。

在厦台青 赖淑珍:厦门这边的惠台政策相对其它地区来说比较优惠,再加上这边的乡土民情,跟我们台湾非常像,所以我在2017年的时候就决定来厦门。

大陆的广阔天地,让赖淑珍有了更大的舞台,她和同样来自台湾的吴炳璋共同成立新媒体公司,取名“青青之约”,寓意两岸青年共赴乡村振兴之约。他们通过短视频、微电影、原创音乐等多样化形式,挖掘“村史”、谱写“村曲”、展现“村风”,让厦门的乡村和古厝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让两岸融合的故事触动更多台湾青年的心灵。

在厦台青 赖淑珍:我有两年没有回家,但没有回家其实我还没有那么想家,因为这边已经有给我家的感觉,这里的乡土民情让我真的觉得在这边做乡村振兴好像在回家。

青年是两岸交流中最活跃的力量。站在对台最前沿的厦门,敞开胸怀迎接纷至沓来的台湾青年。这一年来,厦门新增2家福建省级台青就业创业基地,全市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达到30个,7个获批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台青范姜锋和同伴创立的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就位于其中的龙山文创园。“登鹭”多年,范姜锋的身份由“追梦人”转变成了“摆渡人”,他和团队已经协助约2万名台青到大陆交流,帮助500个项目在大陆落地。

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范姜锋:我们希望能给他们政策的帮扶,让这些台青可以合法、合规、合理地取得这些政策,也用好用满这些(政策),希望透过基地这个平台,让产业聚集、让资源聚集,让这些台青在大陆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今年,是范姜锋第六次参加海峡论坛,启达台享也邀请了全国各地近百名台青台商来厦参会,畅叙乡情、洽谈合作。多年来,尽管台海形势跌宕起伏,海峡论坛依然持续助推两岸民间交流、经贸合作结出丰硕成果。过去十三届海峡论坛共发布数百项惠及台胞台企的政策,涉及两岸人员往来、经济合作、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给台湾同胞带去更多看得见的利益。而作为海峡论坛的主阵地,厦门也不断送出惠台大礼包,出台《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以及金融、农业、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的一系列促进厦台融合发展的惠台利民措施。2021年,厦门全市新批台资项目688个,同比增长19.2%;厦台进出口贸易额77.8亿美元,同比增长33.9%。

今天,海峡论坛再度扬帆,两岸同胞也期待本届论坛能够继续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在厦台青 彭欧雅:期待能够有更多的生活方面的一些议题的探讨,比如说从篮球、文化、体育等等这些方面,能够在海峡论坛里面有更多的交流。

在厦台青 吴炳璋:希望可以透过线上的方式去做交流,也希望后续疫情过了之后,大家再跨过海峡,面对面在线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张文生:我们开辟了海峡论坛,这实际上是为了使两岸的民间保持往来,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两岸的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能够建立一个固定的联系,使得两岸两岸民间的交流合作能够更加频繁,更加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