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融化阻隔海峡的坚冰,到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与台湾一衣带水的厦门,始终以最前沿的姿态,拥抱登陆发展的台商台企,承接台湾一波又一波的产业转移。如今,厦门已是台商台企在大陆最大的聚集区之一。系列报道《第一站》的第二集,我们就带您来看台商台企们是如何扎根厦门、融入厦门,并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

台企 建霖集团总裁 陈岱桦:很多朋友问我是哪里人,我就是来自台湾的厦门人,我就是厦门人。

这句话,陈岱桦已经反反复复说了很多年,他早已把自己当做地地道道的“厦门人”了。作为台企建霖集团“掌门人”,陈岱桦总是感慨说,就像树有根,血有脉,厦门滋养了建霖,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台企 建霖集团总裁 陈岱桦:1997年的时候我在台湾念研究所,我的研究主题就是,赴大陆台商投资的行为。我记得我到了澳门、珠海、东莞、广州、南昌、上海,我们考察了14家企业,我看到了许多台商因为改革开放(获得)的机遇,我更看到了大陆13亿人口的商机,我下定决心来大陆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企建霖集团搭乘改革开放东风,来到厦门何厝立基,彼时的大陆同行还很少有用塑料来生产卫浴产品的,建霖却带来一台注塑机,厦门的卫浴产品由此开始采用塑料为主材代替其它材质。

台企 建霖集团董事长 吕理镇:那时候的厦门没有工业可言,当地政府很欢迎我们来到厦门,我们提了各种需求。比方说要有水有电有路等等,厦门市政府帮我们去踩点,2002年我们,从租地,到拥有自建工厂, 安营扎寨在集美台商投资区。

台商投资区的实践创始于厦门,从1989年起,厦门相继设立海沧、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吸引着像建霖一样的台企,纷至沓来。

台企 建霖集团总裁 陈岱桦:我们过去做卫浴产品,我们现在做智能卫浴,做净水、新风、老人康养。我们规模从几百万人民币,到去年做到48亿人民币,厦门在我们整个集团的销售额占80% ,所以我们是以厦门为家。

2020年,建霖在大陆上市,成为当年首家在大陆A股上市的台资企业。

台企 建霖集团总裁 陈岱桦:其实我们上市过程,每半年就有三十几个单位要盖章,合法证明。事实上市里面,区里面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准时完成了任务。不仅如此,我们上市那年是疫情暴发,我们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复工复产,对我们业绩没有(产生)影响。

陈岱桦和建霖的成长故事,正是厦门这片热土上无数台商台企的缩影。2022年,厦门成立大陆首个台企上市服务联盟,为台企上市“手把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截至目前,立足厦门,在大陆上市的台企就有7家。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吴家莹:过去一年来,我们在厦的台资企业上规模的,(产值)都逆势成长20%到40%,所以说目前在厦门的台资企业,都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的厦门,对台招商引资不断收获实效,近5年来,累计新设台资项目达到3541个,实际使用台资19.38亿美元,而台企的产业结构也逐步从过去的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转移,宸鸿科技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正式发布了第一代触控智能手机,彻底改变移动终端设备的格局,引领了触控设备的革命,而这款手机的触控面板,正是由宸鸿科技开发,在厦门生产的。

台企 宸鸿科集团E事业处负责人 吴和虔:从材料面到触摸屏(生产),与组装的完成(均在厦门),这在全世界触摸屏领域是领先的,也是唯一的。

现在,宸鸿科技已经发展成为厦门千亿级别平板显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之一,而企业快速壮大的背后,离不开的是政策“东风”。作为厦门市“双千亿”重点项目,其子公司宸美当年在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增资扩产的建设项目中,仅耗时10个月,就顺利建成9万多平方米的无尘车间;而在全球疫情反复的当下,宸美光电曾遭遇了资金流紧张的难题,厦门税务部门推动增值税留抵退税及出口退税政策快速落地,也为公司及时注入资金“活水”,解了燃眉之急。

台企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财务部 李慧蓉:今年以来,我们总共累计申请了出口退税是2600多万,留抵退税是2000多万,累计申请了4600多万的退税款,基本上很快就能到账。

得益于惠台政策的不断落深落细,2021年,厦门市新成立各类外资商事主体1444家,其中台资就有660家,占比超过45.7%。截至2022年5月16日,新成立外资商事主体437家,台资占了202家,占比进一步提高到了46.2%;全市现有港澳台个体户1440户,其中台湾个体户649户,占比超过40%。目前,厦门已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台资企业数量居福建省首位。

如今,厦门已成为大陆最大的对台贸易口岸、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而台商台企也在这片沃土上续写着融合发展的故事,把握当下,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