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最大的使命是对台,最大的优势是对台,当前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对台。凭借通达陆海的便利条件和西接大陆、东邻台湾的区位优势,厦门先行先试,成功创造了诸多“第一”“首次”“率先”,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台交流合作“厦门经验”“厦门模式”。新时代新征程,厦门积极落实落细台湾同胞同等待遇,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从今天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第一站》,带您感受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厦门的领跑实力与创新魅力。

对于广大台胞们而言,乡愁是割舍不掉的离愁,更是血浓于水的牵绊。从过去千山万水的辗转,到如今的“小三通”“大三通”“新四通”,作为两岸直接往来的最便捷通道之一,厦门见证了两岸同胞走亲走近的历程。

事实上,这条通道的建设意义重大,根据早期相关规划信息,它有望成为厦金大桥的先导段。换言之,未来,我们不单单可以乘船,很可能还能借由这座桥,更加便利地前往金门。而厦金两地这段路通、人通的背后,尽是漫漫“回家”路上的泪水与欢笑。

台湾老兵返乡运动参与者姜思章:雁阵儿飞来飞去白云里,经过那万里可曾看仔细…

首批21位回大陆探亲谒祖的台胞绕道香港抵达大陆,登陆第一站,便是厦门和平码头。38年,14000天的漫长等待,这条被封锁了整整38年的回家路,被闯开了。

一船破冰,万轮踏浪。1997年4月,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号轮船从厦门起航,驶向高雄港,打破了两岸48年的隔阂坚冰,开启了两岸间试点直航的大幕。

“盛达”号轮船首任船长 许跃峰:48年没有通航,台湾海峡确实冬天风浪比较大,以前叫“黑水沟”,其中有一段在海上走,突然就没有信号,大家就开雷达,整个厦门这边的山,还有台湾那边玉山的回波,比较强的地方,我们这边镇海角,南太武都出来,我们感慨,太近了。

回忆起25年前的这段历史,“盛达”轮老船长许跃峰感慨万千,试点直航前,两岸海上运输必须绕行香港或日本,这让原本只有100多海里的航线距离一下子增加了至少三倍。直航后,航线行程一下缩短了2天。当时多家台湾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许跃峰是用闽南话接受的采访。

“盛达”号轮船首任船长 许跃峰:他们说讲几句,讲几句,就说在那边讲一下,我就说,我从厦门开过来,欢迎你们来厦门玩,大概就讲这样子,大家就哇,他们印象中大陆过去都是北京腔,字正腔圆,哪里说(闽南话),但我们船上大部分都是闽南人。

民心涌动,海峡通道一经打开,就再难闭合。从厦金“小三通”到此后两岸双向直航的“大三通”,凭借通达陆海的便利条件和东邻台湾、西接大陆的区位优势,厦门屡创“破冰”之举,一次次成为两岸关系历史性跨越的亲历者、见证者,曾经的那湾“黑水沟”,已然成为了两岸交流交往的“黄金线”。

《厦门真美》:大海的船啊你慢慢地摇,从东岸到西岸,从金门到厦门……

厦门真美,这首温暖的歌曲是台胞杨慕在乘船来到厦门时即兴创作的,抒发的正是对海峡两岸潮来潮往、路通人和的万千感慨。立足新时代,厦门继续勇当“探路者”,作为对台货运枢纽,2014年,厦门率先试点开展对台海运快件业务;2015年,横贯亚欧大陆的中欧(厦门)班列开通,为广大台胞台企拓宽了物流新通道;2021年,厦门又创新推出途经金门运抵高雄的南向海运快件新通道,推动“快递出海”。交通畅则百业兴,一条条联动向前的“动脉”,引领着台商台企充分参与、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有限公司两岸供应链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 吴晟:目前每周都有11个船班,将我们的快递发往高雄,今年增幅达到百分之八十,这也说明了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的需求之大,情谊之深。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在推动两岸应通尽通、能通快通,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厦门始终走在前,做在先,不仅建成了两岸第一条直通光缆——厦金海底光缆,结束了海峡两岸经由第三方通信的历史,厦金通电、通气、通桥的前期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建成了厦金电力联网工程220千伏望嶝输变电站,厦金大桥厦门侧相关工作也在持续推进。

在厦台胞 曹原彰:我就想起我们童年有一句话“走亲”,越走越亲,亲戚之间要走动,不走动就疏离了,疏离了甚至有一些就隔阂,误会就产生,老实讲,我们应该在应通尽通,或者走亲的观念下加强互动。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如今,每一位搭机从台湾来到厦门的旅客,落地第一刻,耳边都会响起这首思乡曲《鼓浪屿之波》,告别过去,未来已来,今天的海峡两岸,家更近,人更亲,而这首饱含深情的歌谣也将被继续传唱下去,续写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崭新篇章,更见证宝岛归家的圆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