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新语(三):不负“诗与远方”
深刻理解“鼓浪屿是历史国际社区,也是当下真实的居住社区,还是文化旅游核心区”这一定位,申遗成功五年来,鼓浪屿保护发展的图景从大写意变为工笔画。如今,来到鼓浪屿的游客,不仅能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期而遇,更能真切感受到音乐之岛的文化底蕴。
鼓浪屿龙头路45号的历史建筑,几经风雨更迭,在2020年迎来了一位新主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珠绣技艺的传承人谢丽瑜。作为鼓浪屿管委会引进的首个文化艺术大师工作室,谢丽瑜手中一系列精美独特的珠绣作品,就静静展陈于这栋老建筑内。周末这天,工作室聚集了一群来自集美大学的学生,大家从最基础的穿针引线开始学起,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珠绣技艺的魅力。她们说,作为教育专业的学生,希望未来能将珠绣技艺和自身专业相结合,让下一代人也能领略鼓浪屿非遗文化的风采。
集美大学学生 王昱婷:在鼓浪屿上开设(非遗工作室)对游客了解厦门文化是很有帮助的,(希望)设计一个有关厦门珠绣的课程,投放到幼儿园,把非遗也传承下去。
暑期到了,鼓浪屿岛上游客逐渐增多,不少行人途经工作室时,都会被玻璃门内晶莹华丽的珠绣作品吸引。当他们低头欣赏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其实也正是在欣赏其间沉淀百年的文化底蕴。将历史风貌建筑和传统活态文化结合,让更多人在体验中爱上珠绣之美,进而关注鼓浪屿在地文化,也正是谢丽瑜选择将工作室落地在此的原因。
厦门珠绣手工技艺传承人 谢丽瑜:(鼓浪屿)居民可以无偿地随时来学习这个特有的工艺,游客也可以体验,一方面继续做好传承的工作,一方面能够让更多的在校生能够到鼓浪屿,来体会在世界遗产地上面,我们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如何在这里活化利用的。
作为国际历史街区,百年以来,中西碰撞的多元文化始终在鼓浪屿的每个角落和谐共生。当人们穿过弯弯绕绕的街巷,前一秒与中华传统非遗技艺相会,后一秒也能邂逅来自西洋的飘逸乐音。
在另一栋百年建筑黄荣远堂,中国唱片博物馆记载着中西共融的唱片发展史。走进博物馆,黑胶唱片静静流转,诉说着百年音乐故事。游客在留声机前聆听上世纪的黄金曲目,在互动点歌台与梅兰芳、马连良等艺术家隔空“对话”,体验奇妙的音乐之旅。历史上,黄荣远堂与鼓浪屿音乐就有着不解之缘,这里一度是鼓浪屿“南乐社”的聚会演出剧场,又曾经在“鼓浪屿夜莺”颜宝玲的带领下,每周举办唱片欣赏会。
中国唱片博物馆馆长 许碧丽:每天整点进行黑胶唱片的欣赏,每周六下午会有唱片沙龙的活动,另外还会有举办形式各样的音乐活动,赋予了这栋别墅更新的生命力,也赋予了鼓浪屿音乐之岛更多的文化内涵。
以更广的视野推进文化艺术回归,申遗成功五年来,鼓浪屿管委会通过引进重点文化企业、文化艺术大师工作室、高端文化活动,吸引了一批符合鼓浪屿文化特色的高端项目落户,逐步引导鼓浪屿旅游品质和商业业态的转型升级。
鼓浪屿管委会市场处副处长 苏玲:重点文化扶持这块,兑现了333.8万的奖补资金,在公益性的文化项目的扶持上,申遗五年以来,一共有700多个项目获得了奖补资金,鼓浪屿的文化回归,让“音乐之岛”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六百米的鹭江海峡,摆渡着诗意理想与繁华现实。
当世人慕名而来,踏上厦鼓游轮的那一刻,或许也正怀抱着暂别现实尘嚣、找寻心中“桃花源”的美好愿景。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厦门将始终久久为功讲好鼓浪屿故事,让天风海韵与诗意历史,共同吹拂在游人心间,不负大家寄望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