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是侨乡,也是美食之乡。同安侨胞在“下南洋”的过程中,把美食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每到端午当地侨胞就会制作独具特色的各类“南洋粽”。归侨们和闽南乡亲们一起,包粽子,话乡情。

端午佳节,在同安区文旅局和融媒体中心的组织下,闽南侨乡包粽子活动在竹坝农场红火上演。除闽南传统风味的烧肉粽、碱粽外,印尼的船粽、越南的长粽等别具异域风味的“南洋粽” 在侨胞们的巧手下,陆续登场。印尼的粽叶用的是野山蕉的蕉叶,近十种馅料一起爆炒,整个粽粒呈长条状,印尼的独特香料为“南洋粽”注入了灵魂。

印尼归侨 刘瑞金:因为在印尼买芭蕉叶不好买,我们就就地取材改良了用芭蕉叶,然后粽子的馅料,就用当地的馅料,比如说黄姜、咖喱、沙姜、还有胡椒。

越南的长粽则是因为块头大令人称奇。长粽又叫“枕头粽”,长度约30厘米,包裹的食材除了糯米,还有去壳熟绿豆以及腌制的五花肉,每个粽子大概有1公斤重。

越南归侨 黄四妹:我们是从中国带过去的,是我们的祖宗传下来的,一个粽子包起来就是两斤(重)。回来中国的时候,父母包我们也跟着包。

同安是闽南侨乡,竹坝农场生活着来自印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八个国家的1000多名侨胞。一个个形似小船的粽子寓意着海外漂泊的游子,也承载着先辈们下南洋时历经的风霜。每到端午,人们载歌载舞包粽子,成为温暖乡愁的最大慰藉。如今,南洋风味的饮食习惯造就了独特的地域性美食,也让“竹坝味道”带上了别样的异国风情。端午佳节,竹坝飘荡的粽香也是侨民们浓浓的乡情!

印尼归侨 刘瑞金:我们在包的时候发现竟然能包出一艘小船出来,就解了一些思乡之情。因为当时祖辈是坐邮轮下南洋的,就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