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看《感恩奋进这一年》系列报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一年来,厦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民生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周末,尽管没有上课的任务,但对于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欧阳国胜而言,一周的教学工作远未结束。去年9月,他从厦门外国语学校本部来到新开办的集美校区,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帮助初涉教坛的新教师们“站稳”讲台。这天,他召集了一批在校的青年教师来到图书馆,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青年教师 洪鑫:怎么样去引导学生,让他能够从自身去发现文本蕴含的一些意义,我觉得也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欧阳国胜:你提的这个点很重要,其实就是涉及文本探究。

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青年教师 郭彬虹:21年刚从厦门大学毕业,刚毕业就步入教师的讲台,在教学上经验不足也会存在一些困惑。但是在(名师)出岛教学后,有欧阳老师这样的名师引领,我们很多教学上的困难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像欧阳国胜这样的名师跨区域带教并非个例,仅仅在外国语学校,每个学科就至少发动三位资深教师出岛教学。在一批名师工作室的资源支撑下,鼓励名师出岛,建立名师跨区带教送培机制,是眼下厦门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快岛内外学位补短扩容,长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映照出厦门力促每一位学生惠享优质教育的力度与决心。

福建省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厦门外国语学校教师 欧阳国胜:从“名校跨岛”再到现在的“名师出岛”,具有前瞻性也具有紧迫性,给我们一种压力。但是也给我们一种动力,我的课堂一定要上得精彩,争取每一堂课都让学生上得满意。 

记者 樊维:去年,厦门市财政共投入54亿元,助力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48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5万个,岛外名校“阵营”不断扩大,全市学位加速扩容。从“学有优教”到“病有良医”,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品质生活的殷殷期盼,一年来,与教育发展齐头并进的,还有我市公立医疗资源的提质升级。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儿科主任医师白海涛,从今年3月开始,有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地点——位于同安区的市第三医院。每周,她都会在固定时间来到这里,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和白海涛一同前来的,还有第一医院血液内科、神经外科等十多个科室的名医专家团队。对于许多从前常到岛内看病的同安居民来说,家门口的“专家天团”托起了他们心中满满的幸福感。

市第三医院患者家属:以前我们六点钟就要进岛复查,现在差不多提前半小时(出门)就可以了。同安居民在区内就能享受到,第一医院的同质化的服务,真的是非常好。

种种利好,正得益于厦门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的战略谋划。今年2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正式挂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通过发挥第一医院在人才、技术、学科等各方面优势,全面提升同安院区健康服务保障能力。与此同时,环东海域医院、马銮湾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一批重大公立医疗项目也正加速推进,助力岛外优质医疗资源再上新台阶。

市第三医院执行院长 谢强:逐步地构建和完善一个适合于,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运营管理体系,充分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更为关键的是,要能够让这边的百姓有很真切的体验感、获得感。

2021年,厦门民生保障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万元,居全省首位;城镇新增就业33.1万人;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1.9万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6万户;开展10个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新增普惠型养老床位1472张……持续增进的民生福祉,正在绘就厦门人高质量生活的新画卷。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巨东红:关注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关注到我们城市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需求,让这些人才的发展跟城市的发展同步,让我们每一个在厦门生活的人都能感觉到,这个城市是他们的城市,是为了我们共同发展而提供服务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