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创新驱动发展,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出台和目标任务的提出,也凸显厦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厦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收获一份不错成绩单。规划建设厦门科学城,嘉庚创新实验室形成6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全市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7家、市级769家。生物与新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6%、32.9%和18.1%。

记者 张月梅:过去一年,厦门持续释放创新潜能,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在卫星互联网这个“新基建”领域,我市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也迈出逐梦九天的步伐。厦门大学作为参与方之一研发的“海丝一号”、“海丝二号”,实现了福建卫星发射领域零的突破,“厦门科技壹号”卫星预计今年二月份发射,筑梦太空,服务我市智慧城市建设。

“厦门科技壹号”卫星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这颗卫星升空后平均每天将1.5次飞越厦门正上空,重点解决我市智慧海洋、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多方面的应用需求。

厦门星座卫星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CEO 游琴:今年也启动跟厦门气象局共建卫星接收站,除了接收厦门科技壹号卫星数据,还有就是全国的卫星只要经过厦门上空,我们开通了协议都能接收。

今年两会,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带来了《整合遥感卫星资源和技术 推动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的提案,建议我市借助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这一平台,大力发展卫星应用产业。

市政协委员 吕鑫:政府可以适度有一系列的专项(扶持),另外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卫星)互联网+新兴产业生态。

记者 张月梅:从翱翔九天的卫星到国产第一支宫颈癌疫苗……一系列科技产品问鼎行业技术端,让我市“跑”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也有着更深切的体会和期待。

市人大代表 李世成:两年的抗击新冠疫情之后,除了我们有很好的社会组织能力,我们更能体会到科技创新,科技技术在这次抗疫中发挥很强大的优势。

市人大代表 黄光添:厦门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对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加强招商引资等目标任务,激发厦门经济内生动力、创新动力。代表委员们表示,将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赛道上,推动厦门高素质更具实力。

市人大代表 张文教:政府工作报告有提到,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我建议在生产性服务业这块要加大相关龙头企业的引进,带动整个产业的聚集效应。

市政协委员 陈宏宇:厦门科学城是一个吸纳高能级创新资源,吸纳高能级创新人才,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我们也希望在体制机制上做一些创新。

市政协委员 夏宁邵:厦门科学城是非常好,我们正在跟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审批中心和省药监局来联合建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可以服务好厦门甚至福建的生物医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