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特区的茁壮成长,改革发展成果也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40年来,厦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成绩斐然,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跨越提升。24日的《敢勇争先铸辉煌 乘风破浪开新局》,我们来看在海纳百川的大厦之门里,厦门如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百姓描绘理想生活的美好画卷。

  记者 苗鑫:住房,是民生之要,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近年来,厦门接连推出有温度的住房政策,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保障性住房,至今超过22万人享受到住房保障红利;推进旧村改造,拿出最好的地块高标准建设保障房、安置房……岛内外一栋栋高品质住房拔地而起,一砖一瓦,为百姓筑起了安居的大门。

  在湖里区五缘湾畔的钟宅新家园小区,孙专丽正和邻居们畅聊这两年来生活的新变化。2019年,为了解决岛内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湖里区东部旧村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孙专丽原本居住的钟宅社也开始了拆迁,去年,她和老街坊们陆续搬进了这个政府建设的安置房小区。宽敞明亮的新家,满足了大家庭的日常起居;绿意盎然的公共空间,让居民们拥有了自家门口的公园……3900多位钟宅社的居民,在新家园过上了宜居新生活。

  湖里区禾山街道钟宅畲族社区居民 孙专丽:之前我们住的那个地方就是自己盖的房子,道路比较坎坷狭窄,我们搬进新家园来住,就像打开一扇幸福大门,生活品质提高了,生活越过越好。

  记者 苗鑫:百姓的小确幸,反映出大民生。在加快建设返迁安置房、保障性住房的同时,我市多管齐下,同步规划医疗、交通等社会事业项目,配齐配全商业零售、社区管理等公共设施。地段佳、配套好、功能全的宜居社区,让厦门人不仅在家门内拥有温馨和谐的安居之所,还能在家门外享受触手可及的便利生活。

  今年,厦门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目前,岛内外10个试点社区正围绕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在五缘湾北社区,2个大型商业综合体、4个综合性超市、20家便利店将便利生活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此外,社区还继续拓宽服务种类,推动家政等便民服务项目进社区,打造业态丰富的新型综合性便民生活圈。

  湖里区禾山街道五缘湾北社区居民 林荣明:包括我们的购物,包括一些公园,都是在家门口的,我觉得生活在这边是非常的便利。

  记者 苗鑫:生活品质跃升,百姓安居乐业,还体现在教育的均衡发展。多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遗余力增加学位供给,厦门拥有的各级学校从1980年的738所,增加到2020年的1484所,越来越多的学校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敞开大门。

  位于同安区的厦门市后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学校2019年开办以来,办学规模从28个班、1200多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56个班、2600多名学生,有效解决了片区内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学校还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利用面朝大海的独特地理位置,设立了帆船帆板社团,让学生在享受海上逐浪乐趣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厦门市后田学校校长 吕良图:预计再过三年左右,学校基本上就达到满规模,为更多的外来随迁子女开启了就学成才之门。学校的班子努力把教学质量提升,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这些孩子开启更加广阔的进阶之门。

  记者 苗鑫:40年来,厦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社会民生事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保持两位数以上,财政支出长期保持超7成投向民生领域。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也让大厦之门越开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