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年初,春日迟迟,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无数迎风而进、负重逆行的队伍中,有这样一群年轻的身影。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百分之八九十的师生员工返岗,每一个人在实验室工作至少都是12个小时以上,我们早一天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可能就可以让疫情传播速度下降1%、5%、10%。

为了以最快速度找到检测之法,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厦门万泰凯瑞生物科技公司,展开科研攻坚,在两个月内研发出全球首个新冠病毒双抗原夹心法总抗体检测试剂。由此,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厦门有两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通过国家应急审批取得注册证;21家企业进入商务部医疗物资出口白名单。这座脉搏强劲的城市,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产业集聚度最高、研发转化能力最强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致力打造“中国生命科学之城”,为人类健康事业输出厦门智慧、厦门力量。

产业健体,创新铸魂。一方水土,气血活络、蓬勃生长的秘诀,源自生生不息的产业支撑。艰苦创业40载,厦门经济特区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一批批企业与城市共成长,成为创业就业的重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城市财富的重要来源,成为支撑厦门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大力量。

这些粗细不一的精密刀具来自全球最完整的钨产业链——厦门钨业。这里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生产的微型硬质合金整体钻头,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航空航天和诸多军工产品提供了优质的加工刀具。但这样的高端制造技术并非一蹴而就。

厦门钨业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文晓:最初(上世纪)80年代,中国是靠乌精矿的出口,因为我们没有技术。自从厦钨1982年转产制钨以来,我们将离子交换技术这么一个核心的技术成功工业化,至今为止,厦门钨业的钨粉末一直保持出口量占中国50%的这么一个优势的地位。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够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转轨创新之路,冲刺世界一流。2012年,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市政府和厦门钨业“院地企”三方共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市稀土材料研究所,致力于建设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打造国家级稀土材料研发基地。

特区建设40年,创新的基因已深深融进厦门城市发展的血脉里。“从0到1”实现技术革新,从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型,如今,厦门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8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25家,各级重点实验室138家,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现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美亚柏科展位,工作人员介绍美亚柏科人工智能机器人“亚亚”:

问:今天天气怎么样?

答:今天雷阵雨转小雨,22摄氏度。31摄氏度,无持续风向微风。

美亚柏科,电子数据取证领域全球仅有的两家上市公司之一。1999年成立时,公司只有7名员工,现在它已成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龙头,跻身网络空间安全及社会治理领域的国家队。由美亚柏科建设的厦门超级计算中心是海峡西岸规模最大的计算平台,为厦门的信息化建设及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美亚柏科董事长,滕达:基于这个超算中心建了美亚大脑,它最主要的服务是服务于政府的执法部门,跟政府的管理部门。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美亚的产品一半是卖政府的创新管理理念跟管理措施,一部分卖的是美亚的创新技术。厦门市政府对于企业这种创新的推动跟大数据的开放,其实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从科技端发力,推动消费升级和智能创新,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正用技术赋能生产力,为数字经济注入崭新动能。

厦门会展中心区域正在搭建5G基站。密布的5G站点将为厦门的产业发展开辟全新维度。201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5G联合创新实验室。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网络部副经理,刘青青: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打造行业合作的平台,我们跟入驻的这些企业共同探讨在5G上面有哪些项目,提升它原有的这种生产方式,以点带面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厦门5G联合创新实验室以建成高质量5G商用网络为目标,致力让5G成为各项产业的吸金石、催化剂。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厦门远海码头,便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新基建建设,正在助力厦门打造有血有肉的现代化城市。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厦门市通信管理局局长,洪晓旻:各个行业,比方说医疗、教育、港口、交通等等一些行业,通过5G以一业带百业的形态,带动产业发展和整个厦门的数字经济的发展。

2020 年,厦门的数字经济规模为3650亿元,占GDP比重达57%。作为中国十大智慧城市之一,厦门承担着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等建设任务,是国家首批5G预商用城市、首批四个医疗大数据试点城市之一。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厦门已经形成了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9条千亿产业链,正在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平板显示是厦门第一条千亿产业链,其中的领头羊,是位列全球前三甲的天马微电子。

2020年5月,厦门天马开建了国内体量最大的第6代柔性AMOLED单体工厂,它所产出的柔性屏幕将成为行业下一代主流技术,让显示无处不在。

厦门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新的产品的话它可以变形,比如说你可以把它折叠或者是把它卷曲起来。它可以应用到折叠手机,或者一些穿戴,在车载里面也会应用到,符合今后市场趋势,更加个性化。

锚定创新不断发力,厦门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企业集群,诞生了众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全国前六,光电产业集群试点全国唯一,触控屏模组研发生产基地全球最大。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人才的精准引进和培养成为核心工作。2021年,厦门市政府通过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为天马集中引进了18名人才。

近者悦,远者来。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政策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引进,自2013年实施以来,已分批次认定了1215名人才,补助资金总计1.3亿多元,惠及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重点产业领域近70家企业。

筑巢引凤,凤鸣麟出。近年来,厦门推进“群鹭兴厦”人才工程,精准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不断夯实“人才金字塔”,用更加灵活、精准的政策和机制聚才、留才、用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卢寿荣:我们这几年引进的一些龙头的企业,人才创办的企业,实际上跟我们市委市政府千亿产业链的布局是高度匹配的。包括我们投入的资金,也都投入到我们市里面最新的一些政策里面去,创造了很高的产值,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的布局。

以产育才,打造人才“孵化地”;以才兴产,形成人才“强磁场”;产才融合,放大人才“场效应”。厦门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双螺旋”上升的良性格局。

从2019年招商大会开始,厦门市委、市政府陆续召开“三高”企业、金融产业、文旅会展、电子信息、新经济等一系列发展大会,抓招商促发展,抓经济促全局。2020年,厦门新增落地项目8411个,总投资额1.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66.1亿元,占福建省总量将近一半。提质增效,内外联动,产业经济,欣欣向荣。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产业,是城市新生之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厦门正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服务,用开拓创新、奋勇拼搏的自信担当,为特区注入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