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1日),央视《中国新闻》报道厦门跨岛发展,经济特区建设成就覆盖厦门岛内外。具体内容如下:

四十年前,厦门还是一座海岛小城,经济特区的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四十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厦门不断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了全市,覆盖了岛外的各个行政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第二集,跨岛发展战略让厦门从海岛小城发展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2010年2月,厦门集美新城奠基仪式拉开了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大幕。从当年的一片空地,发展成如今这样一座高品质新城。

脚下是宽敞平坦的自行车道,眼前是视野辽阔的集美湖,远处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生活城区……这幅宜居宜业的景象,吸引“新集美人”吴宇光落户于此。

厦门集美新城居民 吴宇光:我们总觉得集美新城的设计和考虑确实比较周到,我们也经常带孩子去看芭蕾舞、话剧。集美的大学也多,研究所也比比皆是,最近又搞了新的电子城,给人感觉到日新月异,确实跨岛发展这几年是加速了。

10年时间,集美新城这片面积77.7平方公里的发展热土上,顺利完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框架搭建,实现了“产、城、学、人”深度融合,为厦门的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集美样本”。

在集美的榜样下,厦门岛外各区正同步打造一个个以航空、文教、高新技术等产业集群为主的新城,功能品质比肩岛内,厦门经济特区由此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四十年来,厦门不断推进岛内外各类优质资源均衡分布,岛内岛外互相“串门”也越来越便利。四十年里,厦门建起了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海沧大桥,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以及中国第一条海景地铁。便利的交通加速岛内外协同发展。

厦门路桥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 林萧:每一条隧道(和大桥)的开通就可以激发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现在进入了从有到好的过程,路建好了,路通畅了,路也宽阔了,发展的大门也就打开了。

随着跨岛战略的发展,厦门的城市人口从1981年的不到33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518万人。四十年来,厦门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5%,从1981年6.4亿元,到2020年的6384.02亿元,经济发展实现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让厦门从四十年前的海岛小城发展成为如今的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