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七):《舌尖上的安全》
夜半三更,月光朦胧,当人们在梦乡中沉睡时,厦门海沧的夏商亿香肉联合加工厂已灯火通明,邵青岭指挥着工人们开始新一天的猪肉屠宰工作。
夏商集团亿香肉联合加工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邵青岭:现在是11点50分到3点左右,整个流水线大家浑身是汗,就为了明天早上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计划经济时期,物资严重短缺,人们难得吃上一口猪肉。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有肉吃了,但是大量私宰肉、病猪肉流入市场,成为人们舌尖上的隐患。1995年,国家开始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高崎肉联厂成为厦门第一家挂牌的定点屠宰场。
邵青岭:亿香肉联合加工厂它的前身就是我们的高崎肉联厂,95年开建,96年投入使用,当时是政府有发文,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
而早在1993年,厦门将市商业局及所属企业改制为厦门商业集团公司,承载厦门“菜篮子”、“米袋子”民生物资流通主渠道功能,从此,厦门人的生活日常总有夏商的陪伴。不善言辞的邵青岭,始终坚守在一线,用人生青春,做好一件事情。
邵青岭:我们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很多都一年只有休息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每天早上看到街坊邻居去买肉回来,我们心里觉得很开心,大家能吃到安全健康的肉。
掌控“菜篮子”源头基地,布局“菜篮子”批发市场,完善“菜篮子”检测体系,夏商致力于构筑从基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供应链。2018年初,夏商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从养殖基地、加工出厂到餐桌,每一头猪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邵青岭:为了市民的身体健康,政府决心很大力度也很大。生猪进到屠宰场就有登记,包括我们在厂里面屠宰,包括后面分散到各个农贸市场、生鲜超市,这一套体系都可以追溯出来。
点滴用心,只为民生,改革开放40年,从吃不饱、吃得饱到吃得好,从注重食品安全到讲究饮食结构、营养健康,
舌尖,见证了厦门人生活的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