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现在宣布488A现在出坞。

2021年1月26日,

厦船重工建造的全省首艘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顺利出坞。

作为一名老厦船人,汪锦星曾亲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时刻。

在他眼中,大海是厦门的灵魂,

而船便是大海中的精灵。

【厦船重工原副总经理、总经济师,汪锦星:厦门造船业因海而生,与海共荣。因为它处在上海和广州漫长海岸线的中点,地理条件很好。】

明朝末年,厦门已经是中国的造船重镇。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在厦门创办船坞,

厦门由此成为现代造船业的发源地之一。

【汪锦星:民国的厦门志里面有记载的16家船厂,这里面应该算汪三九船厂,也就是我父亲开的船厂,算规模最大的。】

建国后,

作为汪氏造船的传人,

年轻的汪锦星就和父亲的船厂一起,

加入厦船重工的前身,厦门造船厂。

【汪锦星:厦门发展的有利条件,就是他的地理条件,照讲应该会发展得很好,但是由于战争的影响,厦门的造船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和两岸关系的转折,给厦门造船业注入蓬勃生机。

1996年,配合厦禾路旧城改造,

厦门造船厂离开了厮守139年的厦门第一码头,

搬迁到海沧建厂新生,各种设备设施全面更新换代,

那是厦门产业的一次集体转型升级。

【汪锦星:我们从开始基建到造出德国船,就在边基建边生产的情况下,总共用了一年又三个月,创造了中国也许是世界造船史上的奇迹。】

同一时期建造的3万吨多用途重吊集装箱船,

被英国《经济师》杂志评为世界十大优秀船型。

从高效造船到科技造船,

2004 年,厦船重工研发的第一艘汽车滚装船开工建设。

【汪锦星:汽车滚装船号称“海上的停车库”,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产品,技术含量高,建造难度大,在我国仅有四五家大型船厂能够建造。】

2015年7月,世界最大的汽滚船“礼诺·目标”号交付使用,

被誉为“厦门型”船舶,全球领先。

2018年3月,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福船三峡”号投入使用,

综合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开启了海上风电大容量平台的国产化时代。

为厦门船奉献了一生的汪锦星退休了,

他们孵化出来的一艘艘海上巨无霸,

却在厦门产业的自主创新中,走向全世界。

数百年积累,40载爆发,

让更多“厦门型”船舶航行于四海,

船台上的春秋,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蜕变,

这座城市也如一艘巨舰,

乘风破浪,穿海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