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庇五洲客,门泊万里船,

曾是一代代厦门港人的梦想。

相聚忆旧时,心中万缕丝,

周梁成、冯鸿昌、王晓华,

师徒3人,

见证了厦门港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梦想之旅。

【原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工程部高级技师,周梁成:回想80年代初期我来到和平码头,一眼望去就是一些简陋的,简易吊臂,仅有一个16吨吊,当时可能是最先进的设备。】

厦门鹭江道的这条岸线上,

曾散落着20多座旧式码头。

但由于设备落后,效率低下,

经常造成货物压船压港。

改革开放之前的1976年,

为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三年改变全国港口的落后面貌”,

厦门开始建设东渡港。

【周梁成:1981年以后厦门特区成立,推动了整个厦门市建设港口的热潮。厦门东渡码头打开了四个泊位,就是集装箱码头,这时候设备也二手的设备,确实效益非常低。】

1984年,东渡港区4个万吨级泊位投入营运,

厦门港由此完成了从古渡到新港、从人力作业到机械装卸的历史跨越,

设立伊始的厦门经济特区,

从此开启“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冯鸿昌:我1997年3月份到海天码头工作的时候,当时海天码头桥吊有4台,龙门吊有8台。现在龙门吊有50几台,之前每个月集装箱吞吐量两万多标箱,到目前海天这边一个月20万标箱。可以装卸全球最大的超巴拿马型的船舶。】

改革开放40年,

厦门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70多个,

拥有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5万吨级邮轮泊位,

截止2021年,

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超过千万标箱,

107条国际航线通达全球50个国家的142座港口,

形成覆盖厦门、漳州十大港区,辐射全球的世界大港格局。

挑战集装箱装卸技术巅峰,

桥吊远程自动化系统的成功应用,

使码头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厦门海润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维修主管,王晓华:让司机从前方候工室转移到后方,司机的候工环境改善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个整齐明亮的办公环境,原来是一种高噪音、高温,还有高震动;还有一个是提高效率,一个人可以操作好几台设备。】

加快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港口,

“智慧物流平台”让物流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轻而易举。

启航,

从数千标箱到千万标箱,

从旧式码头到智慧大港,

周梁成师徒三人,还有万千厦门港人,

与这片港湾同命运、共成长,

穿越改革开放的历史风云,

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