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是两岸融合的最前沿。特区建设四十年来,广大台湾同胞既是参与者、创造者,又是亲历者、受益者。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五集系列报道《融合之"鹭"》,带您回顾40年来,厦门对台先行先试的特区足迹,分享台商台胞们与特区共成长的故事。今天第一集,我们首先跟随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的脚步,一起去听听他和台商们紧跟时代脉动、把握惠台机遇,拼在厦门、融“鹭”发展的故事。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吴家莹:大家好,我是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平时看到的我是这样。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吴家莹:作为厦门台商协会的大家长,我时刻关注台商台企的需求,把他们的困难,转达给我们的“娘家人”,厦门市台港澳办,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惠台政策,我也及时地告知台胞们,让他们第一时间享受到政策红利。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吴家莹:我来厦门发展23年,我一直引以自豪的就是,为了特区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吴家莹:看 这些都是我们生产的产品,我们参与了厦门地铁1号线部分的工程,两岸金融中心的国贸金融大厦,也是全部我们提供的,我们现在也分享了祖国发展的经济红利,各项政策,我们现在正在投标,像厦门新机场的工程。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吴家莹:在经营过程中,每一个企业都会发生很多波折,我个人来讲,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台风天,我们从国外进来的材料,在外海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国外一直电报来催,这个货哪吃得消,我跟厦门海关、同安海关,说明了情况,第一时间,同安海关就特事特办,来帮我们协调处理这件事情,让我解燃眉之急,我深深感觉到,我在特区发展,非常幸福,我们现在有三个厂,一个月加起来,大概有将近,8万到10万平方米(产量),在这边发展的态势,可以看到“十四五规划”“双循环”,还有“一带一路”各项政策的扶持,让我的建材,在祖国大陆发光发亮,我这二十年来生产的建材,加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几圈。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吴家莹:这些年来,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商台青登陆发展,作为老一辈台商的我,有责任有义务,也非常乐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承给年轻人,很多年轻人问我,吴会长,你来厦门打拼了二十几年,如何去贴近环境,如何去打拼,我经常会告诉这些年轻人说,一定要脚踏实地,你要非常地勤奋,我相信,在惠台政策关怀下,台胞融“鹭”发展,明天一定会更好。

厦门市湖里区台港澳办公室负责人 方旭明:只要在湖里区范围内的创业台青,都可以享受小册子上规定的,五章二十六条,你都可以享受。

在厦台青 谢政寰:政府方面给我们很多大力的支持,感觉非常棒。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青委会主委 金于峰:我从2014年来到厦门创业,我的女儿在厦门这边,享受了很好的台商子女入学政策,非常感谢。

在厦台青 朱天奇:未来的梦想是希望能够在厦门持续稳定地发展,把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带来这边发展。

在厦台青 廖禹欣:希望能够在这边定居,能在这边结婚,在这边找到好对象。

台青群体: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