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建设40年,城市在不断生长,变化也在不断刷新想象。特区建设者们的奋斗历程铸就了如今的厦门,而与他们有关的记忆也隐藏在这一张张老照片里。今天的《特区记忆》就让我们去翻开特区建设者们的相册,听他们讲述那一段段为建设特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故事。

厦门大桥建设参与者 吴洪钦: 我是1986年到厦门工作,这张照片是1991年5月1日厦门大桥建成竣工通车,我和我同事的合照。当时建设厦门大桥很不容易,建桥技术非常困难。作为我们这些年轻人充满着激情,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贡献出来很自豪。过去要去海沧,开车坐车一个多小时,海沧大桥建成完过去就是半个小时十几分钟,这些通道的建设,应该说是给城市的建设拉开了骨架,一直在提升,一直不断地更新和推动。

厦门火车站退休职工 戴庆生:这张照片是1989年2月份,我跟我大哥,在当时的火车站站房前的一张合影。之前,厦门站只是几根木头盖起来的站房,后来就逐步发展盖了这个车站。当时轰动一时啊,现在啊站房大了,宽广明亮,四面八方旅客来都可以满足了。过去是绿皮车,现在是动车组高铁,过去是(时速)三四十公里、六七十公里,现在是(时速)一百多公里,两百多公里,突飞猛进啊!

厦门港口建设者 蒋国庆:这张照片是1982年在(厦门港口建设)指挥部拍下的,照片里的人都是我们当时东渡港口建设的同事们。那个时候码头建设很热烈,大家很有干劲。目标一致、理想一致,尽快把港口建设完成。后面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的含量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好,飞速发展。我经常在那边走一走看一看,沧海桑田啊,我们这辈子在这个港口工作过,那时我们有出了一份力,我们觉得很自豪。

元翔厦门空港电气工程师 王文艺: 我是第一代空港人,这张照片是我1986年左右拍摄的。我来工作的时候离通航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我们就住在厂房,机房甚至发电机的旁边,支一张床就睡在那边,那个时候没觉得苦,热火朝天的。参加工作到现在,厦门机场从原来的小航站发展到现在的民航企业,我见证了这个过程,感觉非常荣幸。目前翔安机场前期的设施设备也在加快进程中,期待着一个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的四型机场在不远的将来,在厦门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