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厦门牢记经济特区使命,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勇于实践探索、改革奋进,努力创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厦门经验”,描绘出了一幅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图景。

记者 姚婕:现代化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有力体现。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的城市治理水平、更加智慧便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品质......都是现代化的象征。就拿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出行来说,五年时光,我市交通格局迎来品质跃升,“跨岛发展”伸“拳”成“掌”,城市承载力显著增强。

2017年12月31日,厦门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不到四年的时间,厦门轨道交通连线成网,已经形成了“中心放射、三向出岛”的格局。五年间,海沧隧道建成投用,翔安大桥雏形初显,大桥横架于海面,隧道在海底穿行延伸,基础设施的联通,推动产城人加速融合,城市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任国岩:习总书记提到了,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厦门的交通也是厦门特区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发展的开路先锋,过去的5年,厦门市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特别是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了日益的巩固和加强,获得了全国首批的绿色交通城市的称号。

中国式的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随着跨岛发展的纵深推进,五年来,厦门岛内与岛外、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化率已达89.41%,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质量同步跃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二楼办事大厅,市民杜先生正在办理公司变更。只要跑一趟,花费短短十多分钟,业务就顺利办结。宽准入、易准营、简退出,五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从三个维度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化水平,更好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市民 杜先生:整个流程体验下来很简便,方便很多,基本上一趟(就能办好)。

市市场监管局注册审批处副处长 汤丽丽:始终围绕着群众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来深化制度改革,它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截止到今年的10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75.1万户,是商事登记改革前的三倍左右。

包含商事登记制度在内,五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安、人社、卫健、住房等惠民便企事项,实现“掌上办”;户政、社保、公积金、交通运输等高频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智能智慧的现代化生产生活触手可及。2020年,厦门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财产登记、纳税、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等多项指标作为标杆,向其他地区复制推广。

市审批管理局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 于国春:经过5年来的努力,我们现在审批服务事项的网上可办率,达到了100%,行政许可事项的即来即办率达到了76%,“E政务”作为家门口不打烊的办事窗口,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复制推广到了8个省市。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许志端:其实厦门市是国内最早对营商环境进行改善优化的城市,厦门在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绩,对于推动我们厦门市打造现代化的智慧城市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越优,越得到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认可,我们广大民众的就业机会,还有一些公共的服务都能够得到实惠。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加快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同时,厦门高起点建设现代文化强市,五年来,文化综合实力显著提高,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等经验全国推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