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大型系列纪录片的策划展现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发展的状况,关注了中国世界遗产的多样性,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的播出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在第一批播出的内容中包括了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遗产的武夷山、泰山,自然遗产的九寨沟、黄龙,文化遗产的良渚、左江花山文化景观、苏州古典园林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通过对这些世界遗产地特征、价值,及与遗产地相关的居民生活、保护工作者的研究、政府部门决策,多角度、立体地展示中国遗产地的保护、研究和对地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国在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后,在世界遗产保护的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刚刚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中国最早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长城在保护状况讨论中被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项目。中国的世界遗产已经成为讲好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故事的最好载体。中国的世界遗产不仅展现了中国辉煌的古代文明、绚丽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瑰丽宏大的自然遗产,更展现了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积极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通过遗产保护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中国世界遗产已成为一个展现当代中国社会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世界遗产也是中国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参加全球治理的一个平台。中国在2004年和2021年两次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国主办了第28届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影响和促进了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可以使公众能够以一种形象的、更为直观和浓缩的方式,快速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激发公众对世界遗产的关注,同时激发公众对中国世界遗产地的体验需求。今年在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从趋势上看,无疑将促进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大型系列纪录片也同样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一大型系列纪录片,向公众传递世界遗产的价值,传递世界遗产所表达的人类文化既是多样的,同时在文明的层面又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思想,传递世界遗产以人为中心的新的观念发展;同样也要表达自然遗产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自身以及它们与人类文明同样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习近平主席在给在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遗产的价值表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重要体现。

世界遗产体现了突出的世界性价值。中国的世界遗产表达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多彩与辉煌,表达中国生物、生态的多样性,表达了中国瑰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异的地质现象,表达了中国人民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不断努力。这些都是能够在国际社会引发共情的重要题材。从这个角度通过这样一套大型纪录片,推广中国文化、推广中国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推广中国人民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实践,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好题材。

这套大型系列纪录片是在中宣部等部委的指导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地方电视台共同完成的,其中跨省的遗产由总台承制,省域内的遗产由总台指导地方台制作完成。第一批播出的十四期节目都出自地方制作团队之手,每一部纪录片都有遗产地和其所在地方电视机构自己的风格和侧重点。从已经播放的各集内容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制作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是其中非常出色的一部。《鼓浪屿》分为上、下两集。在两集之中,个人和家庭的故事,串起鼓浪屿世界遗产形态特征和作为遗产核心价值——遗产中的社区。上集讲述鼓浪屿的建筑时,通过岛上华侨黄奕住的后人黄建和辛亥革命前辈许春草的后人许多康来讲述,让观众仿佛进入了鼓浪屿,进入了居民的家中,听他们娓娓道来,感受他们心情的起伏,呈现建筑在光影变幻间的美。下集通过土生土长的风琴博物馆馆长方思特、雷厝乐队、家庭旅馆协会林聪海、世界遗产监测中心蔡松荣等不同方面的人,构成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鼓浪屿人的群像,无形之中构建了一个鼓浪屿社区的多元面貌,展现了鼓浪屿社区的文化自觉、自信、自豪,展现了鼓浪屿社区对优秀文化的传承。片中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口号似的宣示,有的只是通过片中人物——无论是鼓浪屿申报世界遗产文本撰稿人魏青,还是居民黄建、许多康、方思特等——娓娓道来中真实感情的表达与流露。

《鼓浪屿》是这套大型系列纪录片已播放的各集中富有人文魅力的一部。也希望在以后播出的各集当中,能够看到更多像《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这样洋溢着动人情感的好片子。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