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清明,记者走访多家菜市场发现,古早味手工薄饼皮成热销品,备受市民欢迎。小小薄饼皮有何魅力?记者带您一起了解厦门薄饼的前世今生。

薄饼皮进入热销期

近日,记者走访多个菜市场看到,薄饼皮摊位前不少人在排队等候,摊主按照顾客要求现烙现卖,薄饼皮每斤价格在12元至30元。

“一早上就能卖10多斤。”江头菜市场一位薄饼皮摊主告诉记者,正月初一、元宵节和清明前后是薄饼皮销售的高峰期。薄饼皮热销,做薄饼的海苔碎、白水贡糖等配料的行情也跟着走俏。

“人多的时候,要排十几米的长队。”金尚农贸市场的薄饼摊主卞女士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她打算今年清明节前请家人通宵帮忙,“前不久,还有人专门从岛外过来买了50多斤薄饼皮。”

厦门吃薄饼或起源于明代

厦门人吃薄饼的习俗出自哪里,厦门薄饼与外地的春卷又有何不同?记者联系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卢志明为大家答疑解惑。

卢志明介绍说,厦门薄饼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可能起源于明代。相传,薄饼发明人是同安蔡复一的夫人。蔡复一公务繁忙,经常废寝忘食。蔡夫人担心丈夫饿坏身体,就将一些蚝、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卷好,放在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闽南话“婆”与“薄”同音,后来逐渐演变为闽南一带的“薄饼”。每年农历二月和三月,吃薄饼也被闽南民众当成是纪念先人的方式。

“与外地的春卷相比,厦门薄饼馅料丰富,搭配巧妙,还会加入海蛎、油饭、海苔碎等带有地方特色的食材。”卢志明说,鲁迅先生在厦门时,曾在友人家品尝过厦门薄饼,称其“包起来像小枕头”。